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北京市医疗援疆已走过28年历程,医疗队在新疆和田地区共开展专家门诊19万余人次,手术2.8万余例,使当地百姓就近享受到了首都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位于昆仑山脚下的第十四师昆玉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市第十一批援疆医生贺保卫坚持以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用心将援疆医疗的温暖留在百姓心坎上。患者刘春梅说:“晚上11点多,像一般的医生的话不可能接诊了,当时我觉得就是最让我感动的是给我宽心,让我不要有什么思想压力病可以治”。在医患双方的协同配合下,五服中药后,患者刘春梅的过敏性紫癜得到了治愈。
昆玉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诊疗量日渐增长,门诊就诊患者超过11000人次,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72%。贺保卫所在的十四师医疗团队经常到喀拉克乡、喀尔赛乡、47团等基层义诊,总诊疗近3000人次,把服务从医院延伸到患者居住地,把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去,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患者张可华患有颈椎脊髓损伤,出门就医不方便,贺医生了解情况后,连续五次上门治疗,张可华的病痛得了缓解。“非常感谢贺主任,在内有药物,在外有针灸,还有康复训练,生活质量比之前好太多啦”。
在日常诊疗中,贺保卫主动发挥“传、帮、带、教”作用,灌输新理念,加强业务培训,手把手示范讲解,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培养这帮徒弟们,让他们好好学习专业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多人服务,毕竟我一个人能力很有限嘛”,贺保卫说道。
原本援疆一年期满,贺保卫将返回北京工作,但当地百姓多封联名信挽留他,贺保卫一次次被感动着。他决定留下来,再干一年。贺保卫只是北京援疆医生的一个缩影,28年来,北京卫生健康系统共选派857名援疆干部人才,涵盖了多个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科,开展“情系和田·直达心田”和“走向最边缘”等大量专项诊治活动。
一批批医疗队员发挥首都医疗技术优势,聚焦 “造血”功能,把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学科管理和临床带教工作中,帮助组建新科室,填补当地医疗空白100多项,创造性开展新项目千余个。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援助,积极带动受援医院提档升级。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技处的援疆干部殷涛,作为主笔人首次将新疆基层卫生机构发展薄弱的实际情况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中,用适宜的国家标准引领和田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发展,覆盖全疆基层卫生机构培训已达55000余人次。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市第十一批第一期援疆医生吴俊说:“这边年轻大夫也特别多,我想就是把年轻大夫多的能力带起来,把技术留下来,让科室手术技术有一个提升”。和田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罗洋洋受益于北京援疆医生的传帮带,“我从2013年刚来新疆的一个小医生,可能来基本的门诊工作都无法坐诊,我也快速成长为我们和田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的主任。”
北京市第十一批医疗援疆工作队领队刘福森表示:“进一步发挥北京医疗专家的特色和优势,也加大北京援疆资金的支持,帮助和田地区集中打造危重产妇救治、和地区传染病诊疗两个中心。巩固提升北京小组团模式医疗援疆的整体绩效,推进本土人才的培养和适宜技术的扎根,让北京医疗援疆在和田地区和十四师开出更多的硕果”。
文字:颜飞 图片:李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