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多重用药是指一个人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一般被定义为使用5种及以上药物。上海某社区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多重用药发生率达75.3%,且随着年龄增长,其服用的药物数量越来越多。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多重用药患者存在药物相关问题,对其健康产生潜在不利影响。
关注用药健康,别让多重用药成多重伤害,听听医生怎么说。
——编者
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受到广泛关注。年龄增长引起老年人器官老化和生理功能衰退,肝肾功能不断下降,人体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弱,容易罹患多种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
据测算,老年人患有多重疾病的比例为55%至98%,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综合征、老年问题者占总人数的80%。遗憾的是,老年人群合理用药意识淡薄,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
多重用药有哪些危害?如何规避多重用药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让老年人明明白白用药,切实提高老年人合理用药意识,方可保障其用药安全。
多重用药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不少老人往往简单地认为,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服用药物肯定对自己有益,其实这种看法存在偏颇。药品属于特殊商品,与我们日常选用食品不同。每一样药品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其用法、用量和疗程等都有严格规定,只有使用得当才能更好发挥疗效,尽可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比如,治疗糖尿病所使用的胰岛素制剂,是由不同特点的胰岛素制剂“兄弟姐妹们”组成的“大家庭”。科学家对胰岛素结构进行不同改造,分别得到不同特性的胰岛素制剂,有超短效、短效、中效、高效和混合等不同规格,以满足不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需求。
胰岛素制剂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发症、体重、饮食状况等综合因素选用适合其本人的胰岛素品种,才能发挥最佳疗效。若使用不当可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冷汗,严重者可发生嗜睡,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药品只有在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正确合理使用,方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随意选用不仅对治疗无益,反而会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而当老年人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时,不同药物共同作用于机体,相互作用会更复杂。
研究发现,服用5种和10种以上药物的患者,用药错误发生率分别为30%和47%,且多重用药还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住院相关,甚至还会出现用一种新的药物治疗由某一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形成“处方瀑布”。
老年人服用药物数量多,增加了患者用药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加之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自身认知功能也随之下降,使其药物管理能力无法执行复杂的用药方案,用药依从性下降,增加药物错服、漏服的发生率,继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更应引起警惕的是,老年人群多重用药与其营养状况、身体功能及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由于患者服用多种药物,其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从31%提升至50%,行为能力受损程度从48%提升至74%,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则从36%提升至54%。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神经松弛剂、抗抑郁药物及抗高血压药物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了解药品“脾性”,明明白白用药
任何药品都有不良反应,只有正确、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其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当医生开具一个新药,应该从以下六方面问询:
1、开具的这个药品治疗我哪个疾病?对我这个疾病有什么帮助?
2、开具的新药是否和已在使用的药物重复?
对医生开具的新药作进一步了解,不仅要了解药品商品名,更要了解药品的化学通用名。化学通用名是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是国家认定并报国家卫健委备案的在中国境内的药品法定名称,如氨氯地平、阿司匹林等,具有唯一性、强制性和约束性。
比如,市面上降压药品种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一般可分为五大类:钙拮抗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和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等)。若药品通用名中含有“地平”两个字,一般属于同一类降压药,其作用机制相同,疗效基本上大同小异,应避免同时服用。
因此患者拿到一个新药后,务必核对一下自己正在服用的药品,避免重复用药。
3、如何正确服用药品?具体服用疗程需要多久?
每一种药品用法、用量都有明确规定,除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外,并非所有药品都需要长期服用。比如在服用一些镇痛剂如非甾体抗炎药时,一旦疼痛缓解,便可及时停药,否则长期用药可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肾脏功能损害,诱发药源性疾病。
4、服用药品多久后有疗效?
药品并非灵丹妙药,往往需要服用一段时间,其疗效才能达到最佳。比如抗抑郁药需要服用10天至14天后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抗抑郁疗效。不宜对药物疗效有超高预期,频繁更换药物,以致延误疾病的治疗。
5、服用药物期间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要预先知晓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以便出现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处置。如低血糖是降糖药胰岛素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提前知晓低血糖反应症状,并在相应不适症状出现时及时服用糖水或糖果等,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很有必要。
6、药品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比如,与哪些药品不应一起服用?饭前还是饭后服用?药物的正确保存方法?这些问题都需要关注。
要提醒的是,在药物新制剂和新剂型愈加丰富的当下,控释片、缓释片、泡腾片和咀嚼片等剂型在临床使用日益广泛,每一种剂型的服用方法不一,不可想当然地一概而论。
因此,一旦看到自己从未使用过的药品,应向医生或药师仔细咨询,从上述六方面了解药品的“脾性”,明确无误,进而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品。
制作个性化用药清单
老年人机体功能的衰老导致多病共存,进而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现有医院专科化越来越细,老年人往往从不同医院、不同专科就诊取药,造成重复配药及给药方案的复杂化。
同时,增龄使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无法完成日常药品管理,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一份适合特定人员的个性化用药清单显得尤为重要。
用药清单中应包括患者服用的所有药品,除西药外,还应包括中成药和保健品。清单内容应包括:近期服用的药物种类、用药频率、服用剂量疗程、典型药物不良反应、服药注意事项等,还可添加随访医院、就诊时间、相关指标等。
清单制作形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可采用色标、表格等多种形式便于老年患者日常使用。需强调的是,老年人制作好用药清单最好再请临床医师或药师指导一下,及时指出用药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优化和调整。
另外,不论是增减药物剂量、种类或是变更服药时间,都应该咨询医师或药师后进行,以保证药物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