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专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陈绣丽、丁小芳
记者:陈老师、丁老师,您好!积极心理生态是一个涵盖个体、群体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概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能否请您们先介绍一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
陈绣丽:您好!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具有以下特点:心理发展成熟度较高,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逐渐成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自我意识逐渐明确,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社交需求旺盛,渴望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就动机强烈,对未来充满期望,渴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价值观日趋稳定,对道德、人生、事业等方面的认识逐渐深入。这些特点使得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如何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保持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丁小芳:补充一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还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和整体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构建积极心理生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记者:非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元素,这些元素如何赋能大学生积极心理生态呢?
陈绣丽:非洲舞蹈、艺术等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元素,包括社区和家庭的重要性、自然的和谐、乐观主义以及节奏和音乐等。这些元素对于理解和提升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例如,非洲音乐和舞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音乐和舞蹈,人们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并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丁小芳:非洲文学中也体现了对人类内在力量的肯定、对人性美好一面的挖掘以及对社会公正和和平的追求。通过阅读非洲文学作品,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内在的力量和美好,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观。这些积极心理学元素可以通过文化融合,搭建“艺术疗愈”桥梁,使大学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从而达到宣泄、释放和认知的目的。
记者:在实际的大学生辅导工作中,如何依托文化融合开展心理团辅活动,构建积极心理生态呢?
陈绣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依托非洲文学作品,体悟非洲文化积极精神:通过阅读非洲文学作品,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非洲文化的积极精神,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和谐共处、尊重知识和教育、追求自由和正义等方面。这些精神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依托非洲音乐舞蹈,提升生命感悟:非洲音乐舞蹈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激情四溢的表现形式,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感悟。通过参与非洲音乐舞蹈,大学生可以领略到生活的热情,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释放内心的情感,找到内心的平衡,传承和弘扬文化多样性。
丁小芳: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组织大学生阅读非洲文学作品,开展读书分享会,讨论作品中的积极心理学元素。同时,可以举办非洲音乐舞蹈工作坊,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学习非洲舞蹈,通过实际参与体验非洲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帮助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记者:陈老师、丁老师,您们认为通过这些文化融合的实践,能否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呢?
陈绣丽:通过这些文化融合的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文化融合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心理资源,还通过艺术疗愈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这种综合性的心理辅导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压力时,更加从容应对,实现全面发展。
丁小芳:补充一下,这些实践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积极心理生态构建的方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光明网记者 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