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
首页> 资讯速递 > 正文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

来源:光明网2023-12-25 18:03

  在新的时代,社会发展节奏进一步加快,带给人们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应对压力的能力尚显不足,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对其学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高校教师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应对心理问题等为目标,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应该进一步调整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路径,使其为大学生更好成长和发展作出贡献。

  一、“三全育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三全育人是一种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在高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三全育人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三全育人强调全员参与,这意味着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高校教师、辅导员等教职人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通过对学生进行关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其次,三全育人强调全程教育,意味着从入学到毕业,学校应该一直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在学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需求,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在学生毕业之际,学校可以开展心理调研,了解学生在高校期间的心理成长情况,并为他们提供毕业后的心理支持。最后,三全育人强调全方位育人,意味着学校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往往与学生所处的环境、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有关,学校一方面应该从教学、管理、服务等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心理支持,引导他们保持良好心态,更好地应对来自内外的压力;另一方面要与家庭、社会等进行联动,共同为学生打造良好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处于其中的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作用有待增强

  高校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开展者,承担着维系大学生心态平衡、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中高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从三全育人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校教师所发挥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作用仍旧有着较大提升空间,这使得全员育人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在高校中,一般会安排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按照一定的课程安排向学生传达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学生提出的健康方面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当学校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事件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要承担起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责任。但是高校中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如果将心理引导和教育的责任只交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会对教师产生巨大压力,难以全面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教师群体中,除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但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而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其他学科教师需要逐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当做到以上两点后,其他学科教师还要通过实践锻炼去提升这方面能力。所以,教育主体作用有待增强问题想要解决,其他学科教师是重要入手点。

  (二)教育过程机制尚需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是作用于人的心理,不能像知识教育那样直接灌输和传达知识,否则会对教育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是持续的、全程覆盖的,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大学生保持良好心理状况,为他们更好生活和学习作出贡献。从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开展过程来看,想要实现全过程育人,需要做好动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育两项工作,而这两项工作要想切实落地,必须有完善的教育过程机制进行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这样的机制,比如有的高校在调研学生心理状况时存在着明显随机性,表现为目的性不强、系统性不到位等,这使得调研工作严谨性不足,所获得的调研材料可信度不高。有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所参考的学生心理状况资料存在着滞后现象,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式等难以与实际情况相契合,进而使得当前学生心理层面得不到有价值的引导,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感,认为只是一门“走过场”的课程。还有一些高校所开展的调研工作做不到全面覆盖,很多是针对新生进行调研,这样一来必会造成排查不到位,导致学校难以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提前干预。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心理教育是以应对不同阶段学生心理问题为目标,帮助学生保持好心理状态。一些高校对住校新生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视,会设计针对性课程对他们细致引导,但是对高年级学生却没有给予足够关注,没有设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面对以上问题,一时的扩大范围或者为高年级学生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从机制层面进行完善才是根治之法。

  (三)教育方位联动需要加强

  在方位育人视野下,各个与学生相关的方面都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责任,除了学校外,家庭、社会等也要参与其中。高校教师作为主要育人者,他们与学生有着较近距离,能够对学生心理状况有所了解,如果以他们为中心,将他们作为“枢纽”与家庭、学校等进行联动,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好地通过相互协作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但从实际情况看,高校教师与家庭的联动并不尽如人意,这与多方面因素具有关系,比如大学生在自我独立方面进一步增强,很多事情都能由自己来完成,因而家长不用再像中小学那样事事关心、时时关心。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需要考虑到大学生自我独立的现实情况,不去在一些细小事情上向家长反映,但也不能完全隔断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采取更合理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将大学生心理状况传达给家长,共同合作来干预学生。这样的联动不能浮于表面,实际情况中很多高校教师只是简单向家长反向的学生相关表现,却对家长对待孩子的评价以及秉持何种教育观念知之甚少,进而造成家校联动没有共同“入手点”,难以向同一方向发力。与社会联动方面,能够主动调研社会不良现象,并基于此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向的高校教师较少,因此难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社会不良现象,造成学生步入社会后容易受到负面影响而出现诸多心理问题。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构建

  (一)各科教师参与其中,落实全员育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实现全员育人,需要调动全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相关人员参与其中,而具体到高校教师群体中,全员育人要求各科教师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者和推动者,使得学生在每个课堂中都能得到心理引导,并且教师在充分了解以健康教育重要性后,能够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学环境,让处于其中的学生获得更好体验,潜移默化中增加内心的正能量。对于高校来说,想要让各科教师都为心理健康教育做贡献,需要提供培训支持,比如开设心理健康培训班,邀请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让各科教师接受最新、最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还能组织教师研讨会,让教师们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经验和总结教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主动发表意见和观点,对其他学科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予以指正。在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培养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校园文化等都是重要举措,目的是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让高校教师逐步扭转传统观念,能够对自身育人职责获得更深入认知,进而自觉主动在教学过程融入“心理健康”元素。

  (二)建立持续教育机制,支撑全过程育人

  在全过程育人视角下,教育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要以持续性为重要原则,目的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支持。围绕全面掌握各阶段学生心理状况方面,教育机制构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常态化。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测评机构,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更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而及时得到干预,避免不良心理状态蔓延发展。该机构还要主动出击,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而后通过研究分析确定是否属于共性,针对共性问题要制定出统一教育方案予以应对,如果是个性问题,则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二是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测评结果都会记录在档案中,当某个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基于档案去探析学生心理变化轨迹,找寻造成问题的根源,进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三是构建日常预警防控机制。大学生心理问题不能小视,一旦长期存在而没有及时干预,则可能为产生更严重后果埋下隐患。日常预警防控机制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应对问题为出发点,教师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需要随时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异常,然后迅速向学校报告,寻求专业帮助。

  (三)挖掘各方位元素育人功能,实现全方位育人

  高校教师要在挖掘各方位元素育人功能方面发挥相应作用,比如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对其育人观念充分了解,而后才能制定合理联动策略,与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如果家长的育人观念存在偏差和问题,也能通过劝导予以纠正;在与社会联动时,高校教师要对当前社会发展深入调研,其中网络环境是重要调研对象,因为大学生作为网络的频繁接触者,会受到网络环境的极大影响。教师调研后,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如基于一些网络事件、网络舆论等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引导学生找出背后逻辑,避免被其中的不良内容所“洗脑”。全方位育人是一项大工程,学校要身先士卒,以调节者、统筹者身份去沟通和组建与其他个方位元素的联动关系,除了更好将家庭、社会等力量整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还要督促教师挖掘教学、活动、咨询、预防等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价值,帮助学生既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在出现问题时得到及时干预和引导。

  唐清华: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姜露: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讲师;

  吴世敏: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易术心理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研究(2019LSZ036)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促进个人养老金大众化

  • 警惕“回流药”变“假药”“错药”危及生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