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新诊断出的女性乳腺癌病例约为226 万,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不同人种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0%~92%。2015年,中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73%,部分城市地区甚至更高。
据了解,手术目前仍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然而,治疗后患肢长期的淋巴水肿却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什么是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分为原发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循环障碍引起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异常滞留,临床表现为组织水肿、慢性炎症和组织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乳腺癌治疗后发生的淋巴水肿属于继发性水肿,世界卫生组织(WHO)排位中,淋巴水肿列致残类第2位,属于高致残类疾病。遗憾的是,淋巴水肿这一疾病尚未得到更多重视,不少已发生淋巴水肿的患者仍存在侥幸心理,使自己错过了干预治疗管理的最佳时机。更有不少淋巴水肿患者因不当生活方式和错误的治疗干预,更是加快了患肢水肿的恶化与发展。
为什么乳腺癌患者容易发生淋巴水肿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最早发生转移的部位,肿瘤转移至腋窝淋巴结,会阻碍上肢淋巴循环,进而导致淋巴水肿。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水肿,除了与疾病本身发病特点有关,手术或者放疗也会增加淋巴水肿发生率。乳腺癌根治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术中如果考虑有淋巴结转移,还要进一步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摘除一定数量的腋窝淋巴结,会破坏腋窝淋巴管结构。除了手术因素外,放疗也会使局部组织纤维化,造成淋巴循环变异常。
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发生在什么时候
一项关于乳腺癌手术后淋巴水肿的研究表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在乳腺癌术后 24 个月开始上升,多发生于术后 2~5 年,约 15% 患者发生在术后 5年后甚至更久。值得注意的是,接受了乳腺癌手术或乳腺区域淋巴结放射治疗的患者,终生都有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上肢淋巴水肿有哪些危害
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一般发生在上肢。常为轻微上肢损伤继发感染触发,表现为胀满、沉重、麻木。约33%-50%的病例为中重度水肿,主要累及患侧上臂近端的内后侧皮下组织,其中,43%和34%分别仅累及上臂和手部,而上臂和手部同时受累者占22%。少数可继发上肢淋巴管肉瘤。后期易反复出现患侧上肢蜂窝织炎和淋巴管炎,使淋巴回流形成障碍、水肿加剧。
如何及早发现淋巴水肿
1、观察手臂:是否出现手臂肿胀、手臂沉重、手臂发硬、手臂体温升高、手臂发紧、手臂活动受限、患肢刺痛感、手臂疼痛、手指活动受限、肘部活动受限、腕部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肢僵硬、患肢烧灼感、手臂发红、患肢麻木、患肢疼痛等不舒适症状。
2、测量手臂:使用非弹性软尺在虎口、上肢腕横纹、腕横纹上10cm、肘窝、肘窝上10cm、腋下顶部,以手腕开始沿着手臂尺骨和桡骨,每10cm测量周径,每个点位测量2次,取平均值。患侧多于健侧2~4cm表明有发生淋巴水肿可能,需要尽快就医。
淋巴水肿是否可以预防
为预防乳腺癌淋巴水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良好生活方式:肥胖是发生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有淋巴水肿风险者应保持理想体重。应避免过冷刺激、桑拿或长时间热浴。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或处于高原地区时,活动时可穿戴弹力袖套。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
2、减少患侧上肢的压力:手术后不要穿紧身衣服,避免卧床时压迫患侧,减少对患侧上肢的压力。患肢应避免剧烈重复用力的离心性动作,如球类运动、擦洗、推拉、甩手。应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深呼吸锻炼及全身有氧运动,如患肢体操、散步、慢跑,伤口愈合后可进行游泳,避免过度疲劳。
3、按摩上肢:采用手法淋巴引流可以促进上肢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消肿锻炼、拉伸锻炼和呼吸锻炼也有助于预防术后淋巴水肿。
4、避免感染:乳腺癌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乳房局部皮肤。此外,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因为乳腺癌很容易通过血液或淋巴途径发生转移,导致腋窝淋巴结肿大,从而容易引起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如何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压力服装(压力袖套)、充气压缩泵、按摩和物理疗法。如果有活动性感染或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问题,则不应该使用泵疗法。综合淋巴消肿技术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工淋巴引流、皮肤护理、包扎、锻炼和使用压力服装。另外,中药外敷、中药熏洗、艾灸、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也是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有效方法。如怀疑自己发生了淋巴水肿,治疗需去正规医院,在有资质的淋巴水肿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芳、常鹄、王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