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织叠加。都表现为发热、咳嗽,如何区分自己是哪种疾病?出现什么样的症状需要马上就医?如何预防?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医师王凌航教您如何应对呼吸道疾病。
如何区别普通感冒、流感和肺炎支原体感染?
一.看起病急缓、呼吸道表现和全身症状
1.普通感冒
自觉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较明显,全身症状较轻,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2.流感
发病急、体温升高往往到38度以上,全身症状重、往往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表现;高危人群容易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3.肺炎支原体感染
起病较缓,表现为发热、咽痛、可以有头痛、耳痛等表现,但多为轻型感染,咳嗽较为突出,有时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可以出现肺外表现,如皮肤出现皮疹,黏膜出现破溃炎症等。
二.观察这些就医信号
1.普通感冒
一般不需要就医,具有自愈性,注意休息饮水,可以常用感冒药缓解症状。
2.流感
青壮年感染流感病毒也有自限性,但对于老年人,幼儿、慢性病患者,28周以上孕妇,有免疫功能不全患者感染流感容易进展,应及时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同时密切观察,一旦高热2天不退、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明显等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3.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一定引起肺炎。很多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也具有一定自限性,不建议盲目用药或者盲目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有高热2天不退、喘息,呼吸困难,出现其他并发症时,还是要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判定和病情评估处理。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日常生活中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习惯性触摸眼睛、鼻、口。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2.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要佩戴口罩。家庭内部出现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患者时,尽量安排身体条件好的青壮年家属照顾,避免慢性病基础的老年祖父母看护,以免感染后雪上加霜。
3.要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如,每天至少通风 3 次,早上 8:00-11:00 和下午 13:00-16:00是最佳通风换气时间段;家住马路边者,要注意避开早晚高峰开窗,同时开窗通风时注意保暖。
4.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比如,要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要调整饮食习惯,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些粗杂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要注意情绪调节,不要过于激动,保持身心愉悦。
5.预防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是落实多病共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预防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婴幼儿要按时完成计划免疫程序。冬季气温降低有利于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传播,为此,季节性流感防控工作也尤为重要,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是流感免疫的重点人群,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记者赵希,内容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