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邢卉春提醒,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去到医疗机构检测,一旦确诊要规范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药。
邢卉春介绍,肝炎有病毒性及非病毒性,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五种。甲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戊型肝炎也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通过母婴垂直、血液、体液、注射及性接触等传播。对于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共同用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而非病毒性肝炎如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没有传染性,因此不是一接触肝炎病人就会被传染的。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均可以为慢性感染,可能长期不出现症状,有时会长达数年或数十年。绝大多数的肝癌病例因没有及时检测和治疗的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发展而来。”邢卉春说,肝癌在我国及全世界范围内高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各种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同地区肝癌的病因、流行病学不尽相同。农村地区的研究数据显示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癌病占70%以上。
邢卉春介绍,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首次就诊即为肝硬化或者肝癌的患者,通过追问病史发现有些患者是曾经在肝病专科就诊过,当时转氨酶正常,认为是病毒携带者,暂时没有抗病毒治疗。后来患者就觉得自己没问题就没有定期门诊随访。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完全不可取的。慢性乙肝的病情是一个动态变化,一次就诊诊断了病毒携带者不代表以后病情不会变化,还是需要定期随访。另外目前对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理念跟之前也有所更新。对于年龄大于三十岁或者有乙肝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要更积极地抗病毒治疗。
针对很多乙肝患者不敢进行抗病毒治疗,认为一旦耐药发生,病情就无法控制的现象。邢卉春表示,10多年前使用的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等抗乙肝病毒药物会面临耐药的问题,但这些药物已经不是目前临床一线推荐药物了。目前我们建议乙肝患者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与丙酚替诺福韦这两种药物尚未发现耐药的问题。恩替卡韦的确有发生耐药的可能性,但发生风险极低,只要抗病毒治疗后定期复查,即使发生了耐药也便于及时干预控制的。
“丙型肝炎虽然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目前是可以治愈的。”邢卉春还特别提醒广大朋友关注丙型肝炎的防治。她表示,与乙肝不同,丙型肝炎对公众来说并不十分熟悉。这种疾病具有不易察觉,漏诊率高的特点,往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同乙肝一样,丙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但是它更加“隐匿”。究其原因,她说:“除了疾病本身具有隐匿性,漏诊率高还有一个因素,丙肝检查不是常规检查项目,需要特意去开才会检查。丙肝目前已有非常好的治疗药物(口服用药),治愈率多数都达到95%或更高。”
“目前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长期积累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基数较大,急性病毒性肝炎也时有发生,防治病毒性肝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邢卉春提醒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她强调,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应该尽早抗病毒治疗,尽快使病毒达到完全抑制。对于丙肝患者而言,应该尽快抗病毒治疗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而言,应该绝对戒酒。对于脂肪肝患者而言,应该尽快控制体重加上适当运动,使脂肪肝完全清除掉。通过对于肝脏疾病的有效控制,可以把肝癌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光明网记者赵希整理,内容来源:北京地坛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