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不仅在于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服务质量的好坏,而且还在于是否能够建立一支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卫生人才队伍。因此,医疗机构提升竞争实力除了提高医疗设施的先进水平,紧抓硬实力外,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医院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狠抓软实力,可以说,人才是竞争力、是创造力,拥有高水平的卫生人才队伍,是医院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
一、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的优势
(一)有利于发挥协同作用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发挥出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包括医生、技术人员、诊疗设备和信息等。如此一来,就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避免冗余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优化医疗服务;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整合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和资源,使得患者可以享受到更为全面、更为连贯的医疗服务和照顾。同时,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也可以互相补充和转诊,让患者能够尽快得到合适的诊疗和治疗。三是促进医学创新;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为医学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人才基础。通过不同专业人才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协同研究,可以产生新的思路和方案,推进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四是改进医改;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根据实际的临床需求和管理要求,优化医疗机构之间的内部和外部合作机制,加强医学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此外,还可以对一些常见的医疗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攻关,推进医疗改革的深入实施。因此,可以说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能够发挥协同作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学创新,改进医改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一是人才体系的建设可以整合医疗资源;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从而降低了医疗机构的成本。二是强化了管理和风险控制;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避免了医疗事故给医疗机构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和加强管理等手段,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为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包括医生、护士、行政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加强医疗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还可以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总之,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有利于促进医学创新
首先,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打破传统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跨机构、跨学科的医学合作。这样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扩大信息接触面,从而促进医学创新。
其次,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打破传统医生“孤岛”现象,建立起多学科、多层次的医疗团队。这样可以将不同专业医生的专长有效结合,在诊疗过程中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结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最后,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学的不断前进和创新。医务人员在共同体中互相学习、协作,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不断创新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和治疗方案。因此,可以说建立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是实现医学创新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医疗体系的升级和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五)有利于促进卫生系统建设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卫生系统建设。首先,医疗共同体的建立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起跨学科、跨地域的医学合作网络,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卫生系统整体的效能和效率。其次,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建立医学知识共享平台,医务人员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为卫生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卫生系统中存在的“人才荒”问题,促进卫生系统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在医疗共同体中,医务人员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强卫生系统的人才储备,推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整合资源原则
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是医疗共同体的核心,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充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包括整合各类医疗机构、医生、护士、科研人员、医学专家以及医疗设备等。通过充分整合这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卫生成本。
客户导向原则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需要以客户导向。建立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从需求、期望、体验等方面着手,提供优质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信任和认同。包括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提供24小时服务、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方式等。
相互补充原则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要遵循相互补充原则。这包括了各类医疗资源和专业人才协同作业,相互补充,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服务于患者。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方优势、避免浪费资源,更能有效减少手术和医疗费用等,为患者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共享共赢原则
医疗共同体内各类医疗资源和专业人才之间应该是公平互利的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各类医疗资源和专业人才共享协同发展的果实,实现共赢。这不仅可以提高各类医疗资源和专业人才的幸福度,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更高价值。
教育培训原则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应该注重医疗专业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积极推动医疗人员不断学习,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卫生服务。包括编制专家库、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和交流等。
市场导向原则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研发和更新医疗服务,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标准,实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包括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技能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等。
三、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实践路径
(一)建立医疗共同体管理机制
医疗共同体管理机制是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建立医疗共同体管理机制可以促进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建立管理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组织管理架构和管理政策,确保医疗服务能够在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进行。
(二)实施人才培养和交流计划
医疗行业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是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乡村医生来说,人才培训和交流更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加强知识传播和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人员交流和同行评议,来促进医疗经验的交流和分享。还要建立创新型医疗共同体激励机制,激发医疗共同体人才潜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保障。如通过设立各种奖励措施、提供全方面的职业发展支持等方式来激励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三)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应用
医疗信息化是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实践中,可以推动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和应用能力。医疗信息化包括电子病历、医疗数据管理系统、远程医疗服务等等。如此可以将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和效率提升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医生和病人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环境,促进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的建设。
(四)完善医疗人才培养方式方法
医院完善医疗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并完善医疗人才培养计划:医院应该根据医疗行业的需求,制定医疗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对医生、护士等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计划应注重实践,使培训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提高医务人员的实践经验能力。二是开设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医院可以开设各种培训课程,包括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这些培训课程应该涵盖医疗技术、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全面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设立继续教育体系: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继续教育环境,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在诊疗技术、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四是加大对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医院应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职称晋升空间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医务人员,同时,通过培训津贴等方式,鼓励优秀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五)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推进标准化建设来实现,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监控机制,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水平,医疗机构应根据标准建设自身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促进医疗服务的稳妥和科学可行性。
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应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计划,建立良好的医疗共同体管理体制,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建设一个健康、有序、高效的医疗共同体。
四、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体会
总的来说,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需要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以及医疗人才培养和交流,建立医疗共同体管理机制是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的核心,医疗机构之间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医院的人力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高难度的、繁重的系统工程,医疗共同体人才体系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政府、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加强协作、合作、沟通,共同致力于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作者:靖超,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京津冀人才共同体建设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