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两会对话|王笑频委员:发挥中医药诊疗特色,提升我国疼痛综合防控水平
首页> 资讯速递 > 正文

光明两会对话|王笑频委员:发挥中医药诊疗特色,提升我国疼痛综合防控水平

来源:光明网2023-03-10 20:38

  202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策划推出《2023光明网两会专栏·健康中国追梦人》。专栏邀约医疗卫生界代表委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民健康教育、医疗智慧化建设、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医药技术创新等,以及今年两会大健康领域热点议题,开设话题专场,进行采访和解读。 

光明两会对话|王笑频委员:发挥中医药诊疗特色,提升我国疼痛综合防控水平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 王笑频

 

  《2023光明网两会专栏·健康中国追梦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始建于1955年,广安门医院的发展也是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一家中医院,广安门医院作了怎样的探索?

  王笑频委员:

  我们医院历经几代广医人共同努力,现有2个院区、3个分院、12个门诊部。如何统筹推进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伟大的时代命题,以广安门医院多年的积极探索为例,我分享一些心得和建议。

  一是强化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构建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服务模式,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免疫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及儿科疾病等优势病种,聚焦学科互补,把维护和促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摆在突出位置。2022年广安门医院门诊处方中药处方占比达78.06%,门诊量常年位居北京地区中医医院首位。医院始终坚持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二是完善应急处置体系。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建立了数字化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先后取得医院防护战、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疫的胜利,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3人获先进个人称号。这些荣誉都展现了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医院先后完成新急诊急救中心、新发热门诊、新血透中心、P2+核酸检测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疫情防控转段期间ICU、亚重症病床扩容至268张,急诊、发热门诊日最高接诊量较平日激增10倍,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缓解症状、降低转重率以及康复中的作用。

  三是持续推进科研创新。围绕临床问题医院开展中医特色科研项目,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等重大项目,启动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和重大疑难疾病高级别循证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中医药制剂研发转化与科研平台建设等重点任务,不断汇聚创新要素,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持续推进中医药原理科学解读工作。

  四是打造领军人才队伍。医院是全国最早开展“师带徒”和举办“西学中班”的中医医疗机构之一,并在全国率先开展“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我们统筹实施“四航工程”,着力打造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队伍,形成了名医传承、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西学中班等多层级人才培养体系。

  五是推动资源扩容下沉。医院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积极创建“四个中心一个基地”(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医院优质医疗、科研、教学资源,规划布局建设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保定医院、黑龙江医院,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发挥全国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2023光明网两会专栏·健康中国追梦人》:目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源头维护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结合广安门医院实践,请您介绍一下,在提升中西医结合临床能力方面有哪些经验?

  王笑频委员:

  我们医院始终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紧密围绕中医医院的功能定位,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按照国家及北京市中医药“十四五”规划要求,提升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学科专科建设,现阶段医院统筹制定实施“十四五”临床专科“三方队”发展战略,加大学科、专科建设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专科”,加快补齐“薄弱专科”,提高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落实名医培育名药,当前医院凝练形成了100余种中医优势病种和诊疗方案,深入挖掘名老专家学术经验,研制疗效显著、特色突出的院内制剂103种,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品牌。

  三是探索多维诊疗模式,70余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实施以“现代医学诊断+中医辨病辨证+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核心的多维诊疗模式,是当前绝大多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必由之路。医院创新开设全国首家中医防癌门诊,增设中医护理门诊、MDT门诊、新冠康复专题门诊等特色门诊,将中医药多维诊疗举措融入医院发展各级方案,在推动中西医协作上重点发力。

  四是整合开拓互联网诊疗,医院大力实施中医互联网诊疗工程,成为北京市首家上线互联网诊疗、首批获得医保网上结算资质和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中医医院,不断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医疗的传播和应用。

 

光明两会对话|王笑频委员:发挥中医药诊疗特色,提升我国疼痛综合防控水平
 

  《2023光明网两会专栏·健康中国追梦人》:目前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并以每年1000万到2000万的速度增长,而且已经出现了慢性疼痛年轻化趋势。对于疼痛诊疗和防控,我国处于怎样的认知水平?未来可以采取哪些有效举措?您有哪些建议。

  王笑频委员:

  我国疼痛学科受地域影响发展并不均衡,医疗服务也参差不齐。数据显示,慢性疼痛患者的知晓率为14.3%,就诊率不足60%,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不足20%。我国疼痛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患者镇痛观念落后,就诊及治疗率低,在疼痛诊疗方面和药物使用方面的认知也亟待提高。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针对未来可以开展的有效举措和尝试,我有以下建议。

  一是将疼痛防治作为国家卫生防控优先发展领域。建议将疼痛防治内容纳入我国“十四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将慢性疼痛防治工作纳入我国慢性病中长期防治规划,加强我国疼痛防治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提升各级政府和全民的防控意识及科普知识。

  二是将疼痛诊疗防控服务内容纳入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疼痛诊疗服务模式,尽快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目标。发展疼痛专科医联体,鼓励社区医院加入,扩大受众人群。

  三是将医疗机构疼痛管理摆在学科发展突出位置。要尽快推进疼痛学科的同质化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建立专科发展标准,同时应强化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重视护士疼痛护理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协助医生共同做好慢性疼痛管理工作。

  四是将中医临床诊疗特色融入疼痛综合防控体系。深入挖掘整理中医药在疼痛治疗中的独到经验,尤其是经典名方与民间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积极推进中医药在疼痛诊疗中的有效介入;建立和完善中西医结合的疼痛综合防控体系,努力实现中医止痛与西医镇痛理念的相融相通;建立中西医、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保障疼痛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诊治服务。(光明网记者 李丹)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聪明药”真能让孩子变聪明吗?

  • 过半涉嫌存在商测一体问题 “第三方测评”能信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