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栏目介绍】
202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携手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罕见病联盟等组织机构,以及十几家大型公立医院,联合策划出品2023光明网两会专栏·健康中国追梦人。今年专栏拟邀约15位医疗卫生界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新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医药创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康扶贫事业等,以及今年两会大健康领域热点议题,结合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和履职内容,开设话题专场,进行采访和解读。
【本期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 肖苒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显示,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光明网记者:进入老年期后,随着生理上的衰老,心理问题也渐渐显现。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肖苒委员:一方面,老年人由于社会交往日趋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都在明显加大,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人群也逐渐增加,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也普遍得不到心理的呵护和照顾;此外,老年人还要承受慢性疾病的困扰,更容易产生焦虑、敏感、自责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光明网记者:现在的家庭,年轻人大都在外求学或者工作,很多老人会觉得无所适从。那么,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肖苒委员提出三点建议: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力度
呼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加大社会支持力度,丰富养老服务行业的内容,增加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等多种养老服务需求。同时,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老人在家庭中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及时消除老年人的消极情绪,尽可能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让老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二、优化政策支持体系,推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
建议进一步探索构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从总体规模、素质能力、层级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明确老年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并列入人才发展战略和规划;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大力培养老年心理学专业师资和研究人才,建设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事业。
三、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建设
建议尽快出台专项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法规,完善社区服务体系,鼓励培养专业心理人员到社区工作,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宣教,给予情感支持与精神慰藉。并以老年人为中心,针对其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合理升级社会支持网络,在基层工作人员培养上,推动基层民警、网格员、调解人员、家政服务人员等接受专业培训,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将心理服务融入服务老年人的方方面面,提升老年人社会心理服务普惠度。
出品
监制:高赛 李丹
策划:李然
编辑:李然
设计\制作:孙鹏宇
特别鸣谢
万方医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王光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