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专精培养肿瘤中青年医师,助力“健康中国”深入推进。2022年8月2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指导,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肿瘤中青年医师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会,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办。
活动现场,光明网卫生频道邀请重要参会嘉宾接受了《健康视点》专栏的采访。本期嘉宾为百济神州广阔市场负责人杜浩晨。
光明卫生:今天,在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携手公益企业百济神州,正式启动了“中国肿瘤中青年医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在今天的启动会上,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杜浩晨:对于今天的启动会,首先我特别关注的一个点,今天应该有全国八个代表省,有200多位基层中青年的学科带头人,有志于在中国整个基层造福更多患者的有志青年,能够参与上线,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同时,另外一个环节就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张俊华书记也到现场,对于整个项目的设计、立意和未来的发展给出了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一些方向,给我们未来做强、做大、做久这样一个平台有足够的信心。
光明卫生:助力该项目开展,百济神州可以提供哪些优质资源及平台?
杜浩晨:作为国内的头部创新药企,也是全球头牌的创新药企业,从三四年前开始正式大规模商业化,我们看到更多的药品进入广阔的市场,更多的患者开始用我们的好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药品虽然好,但是很多的疾病并没有被找出来,很多的患者找到了、用上了,但是他用得不久,用得也不好。我们发现核心的点在于国家有政策,国家有资源,但目前仍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和有社会责任的公司去帮他。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寻找到了像赵军教授这样在行业内部,在肺癌领域中青年医师平台上做得非常好的一个专家。同时他也联动了全国各个省份的八大学组,跟MDT相关的,肺癌相关的全国各个省级的专家,他们形成了一张中青年医师能力培训网络。也是在百济跟他们的沟通下,他们愿意把这样一个平台迅速地下放到广阔的市场,我觉得这也是百济作为一家药企对于市场了解以后的一个反馈。
我们自己也有3000多个一线的学术推广的同事,在基层我们差不多有600个,他们深耕于全国各大县域、地市,帮助这些好的产品,好的解决方案能够走入到广阔市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承接好。
光明卫生:中国肿瘤学发展了40年,我们的技术、理念都在进步,但是我国的抗癌形势依旧非常严峻,百济有哪些自己的思考?
杜浩晨:其实核心的问题是,任何一个疾病不能靠药去解决,也不能靠医生一己之力,所以我们一直有一个理念叫筛、诊、治、管、险。早诊早筛是国家提出的,关口前置。很多重大的癌症早筛早诊以后,其实可以把他的整体治疗费用下降,而且能够提高他的生存期甚至治愈,所以我们感觉从筛开始就要切入。另外一方面诊断跟治疗这一块也是我们药企的强项,我们有好的药品,无论是免疫还是靶向,还是放化疗的结合使用,能够让一些疾病在早筛以后,提早发现以后,通过一些辅助和新辅的手段提早干预,还有一些早期的手术也能够去干预。所以在通过这些管理以后,我们很多肿瘤患者其实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还有一个过程,就是我们的患者其实70%是在广大的基层,所以我们也在想,患者的管理又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筛、诊、治、管有了以后,患者如何管理?通过我们这些中青年医师的培训,大专家往小专家的这种教导,大医院帮扶小医院。还有一个就是支付端,我们现在已经脱贫了,在做乡村振兴,但是一旦得了肿瘤,很多的病人、家庭毁于一旦。所以,我们感觉多层次的医疗支付保障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觉得一方面医保托底,另外一方面还有我们老百姓通过医生的教育有更好的疾病管理意识,还有通过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去帮扶,再加上商保的助力,那我想这种筛、诊、治、管、险到最后,老百姓查出了病也看得起病,医生也能帮他管得好,那我想很快,在中国能看到更多的患者展开笑容。
光明卫生:一支强大的医学人才梯队,可以对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癌症防治体系,带来哪些价值和意义?
杜浩晨:现在很多医院都没有肿瘤科,有些肿瘤科都没有分亚专科,国家也要求未来的县医院都要变成三甲医院,所以对于这些医生来讲,他们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哪些方面能力的诉求。所以我们会聚焦,第一,当地的政府对于整个医疗能力的提升有极高的和极快的诉求;第二,对于当地的医院包括院长、科室有很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第三,我们要找到一批带头人,可能在一到两年之内寻找出全国一二百个中青年医师作为学科带头人。甚至刚才我跟张俊华书记在聊,我们要把我们的广阔市场输送到一带一路的市场,因为我们的市场跟他们从地域格局到人口密度,包括医疗能力挺像的,在想能不能把我们这些专家输送过去,好的理念输送过去。
光明卫生:在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未来之路中,聚焦基层,提升医药创新国际竞争力,百济神州可以贡献哪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杜浩晨:百济整个战略,其实我们一直在讲,百济神州是真正立足中国,走向全球。在中国,有足够的优质患者,患者入组以后,将加速我们的临床研究,加速我们的好药上市。我从业十年一直在做基层,十年前,医院还是跟我在提一些最基础的要求,给他买辆救护车,一些简单设备的添置,到慢慢地说需要一些学科建设。到现在,我们手头的头部医院开始提出了科研的需求,很明确。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像这些中青年医师,他们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不光是需要这些MDT的,肺癌的能力提升,多瘤种的能力提升,他们也一定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患者来自于基层,帮助中国做更多的创新药研究,走向全球。
百济也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也有1.0版和2.0版,我们的2.0版就是要找出一批更多的既能服务患者,提升能力,又能为中国的创新药事业提供更多临床研究好的数据和患者入驻的这样一些医生。
出品单位 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
战略媒体 光明网卫生频道
公益支持 百济神州
记者 李丹
编导 牟舒琳
摄像/剪辑 逯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