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国麻醉与睡眠医学安建雄团队治疗失眠新概念“病人自控睡眠(Patient-Controlled Sleep)”日前在英国国际期刊《Nat Sci Sleep》(睡眠的自然和科学杂志)发表,标志着我国学者提出的原创工作被国际同行认可。文章主要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文浩和其导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安建雄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学系原系主任John Williams博士等为合作作者。据安建雄介绍,用病人自控技术帮助失眠病人的想法最早诞生在1995年,直到2015年才开始尝试临床应用。后期历经了7次投稿,历时近两年。病人自控睡眠治疗失眠项目从设计到发表整整花了25个春秋!
张文浩和安建雄等的论文“病人自控睡眠”发表在英国国际期刊《睡眠的自然和科学》
失眠可以造成病人夜间痛苦,当别人享受甜美的梦香时,自己却要在黑暗中忍受几乎通宵的精神折磨。失眠给人造成另外痛苦和危害是次日的日间功能损害,包括疲倦、精力不集中和记忆障碍、容易激惹生气或情绪低落、主动性和上进心下降。有的病人伴有头痛和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久而久之可以诱发精神、心脑血管、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增加癌症发病率。
长期以来,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包括口服药物、物理疗法、中医疗法和心理与认知行为疗法等。其中口服药物是长期以来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包括安眠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甚至抗精神病药物,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医学都证明,药物不仅不能治愈慢性失眠,而且会给病人带来不少的危害。物理疗法声音、光线、电刺激和磁刺激等,优点是副作用较小,但关于物理疗法临床效果,迄今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事实上,来自欧洲、美国和中国最新慢性失眠治疗指南,都一致建议将睡眠认知行为疗法作为所有成人以及失眠老年病人地首选。所谓认知行为疗法,是指针对失眠的病因及持续因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睡眠情况,为患者量身制定睡眠康复计划,纠正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给予失眠相关的不正确睡眠观念,重塑患者的合理认知模式,缓解各种与失眠相关的负性情绪,消除患者对失眠的恐惧,同时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或戒断催眠药,重新建立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睡眠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面对面,也可以通过电话和互联网进行,优点是安全有效,但由于从事认知行为疗法的专业人才较少,病人依从性较差等原因,在我国普及率并不高。
为了寻求安全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方法,安建雄团队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探索,最终形成了以“病人自控睡眠”这一全新概念为主线的多模式睡眠失眠治疗模式。据悉,所谓“病人自控睡眠”,是指当病人需要睡觉时,自己可以通过自控给药装置,将可以诱导自然睡眠药物注入静脉而入睡。病人自控睡眠开始主要疗效体现在纠正异常的睡眠节律,在一定实践内通过反复睡眠结构调控,不仅焦虑和抑郁等共病会逐渐消失,因失眠损伤的脑神经结构也会得以修复,多数病人的失眠最终可达到治愈目的。安建雄介绍,与以往治疗方法不同,按照药理学机制,病人自控睡眠诱导的睡眠非常接近自然睡眠,确切地说,应叫做“病人自控仿生睡眠”,这种与传统口服安眠药有质的区别。病人自控睡眠的应用是失眠治疗史上一个里程碑性的进展。
作者简介
《病人自控睡眠》主要作者、博士研究生张文浩
张文浩,医学学士,生物学硕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失眠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英文论文3篇。
安建雄博士
安建雄,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2001-2004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2009年赴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和牛津Churchill医院学习。率先提出、践行,并通过转化医学方法研究“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新概念;发现较深麻醉保护术后认知功能的细胞骨架机制;慢性疼痛治疗主张用神经修复替代神经损毁和激素注射,用原创绿色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股骨头坏死和慢性盆腔痛获得较满意效果。
现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是《睡眠医学中国行》、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以及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专业委员会(筹)发起人。
主要社会兼职:民盟中央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