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循环共生驱动生态健康:零废弃管理的实践与价值
首页> > 正文

循环共生驱动生态健康:零废弃管理的实践与价值

来源:光明网2025-11-26 20:44

  由于全球生态系统越来越恶劣,所以传统的“获取—制造—废弃”的线性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它会造成大量的资源被浪费的同时,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而零废弃管理模式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系统,解决了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

  认识到生态危机及范式转换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目前,全世界有数十亿吨的垃圾被释放到自然环境当中,给土地、水体和大气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零废弃管理模式指出废弃物并不是人造成的,而是人的设计出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并且翻转了以前的废弃物管理模式。从整体上来说,零废弃就是发展范式的转变。

  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在源头上尽量采取零废弃管理策略降低对资源的需求,在过程中将物料实施循环利用,并将剩余物通过能源回收的方式使资源再次进入循环,从而减少废弃物填埋与焚烧,降低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发生概率,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自我修复效果。

  通过科学实践开展循环经济才是实现零废弃的方法。零废弃管理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生态学原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效模式就是零废弃管理的一个最好模板,这样一种仿生学的理念实现了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从实践层面上看,零废弃管理通过对材料使用周期延长和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使原料开采破坏自然生境的风险下降;通过对废弃物产生量的减少来减缓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境的压力,从而间接发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先进废弃物处理技术作为实现零废弃管理和生态保护的关键纽带。通过利用热化学转化技术把废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成能源供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从而完成废弃物的减量化处理,并且以替代化石能源的方式降低了生态足迹。创新是资源回收的技术基础,机械生物处理(MBT)技术是将机械分选与生物处理结合而形成的成套处理技术,它能够实现城市混合废弃物的有效分离。化学回收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塑料这些难以被生物分解的材料通过闭环循环的方式进入下一个生产和使用周期,并且从源头上杜绝了白色污染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观测新装备可以使用物联网传感器系统进行监测,从而能对废弃物流向以及处置成效实施检测,杜绝废弃物流向生态敏感区域等问题发生。而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的溯源体系,则是为全流程增加更多可追溯的环节,并加强供应链各环节间的监控力度,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从而避免有害物质进入自然界当中。生物养分回收(BNR)有着明显的零废弃管理的生态效益。将有机废料中的氮磷等各种养分回收再利用生产化工产品代替化学肥料,实现资源循环,以及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的作用。

  零废弃管理的深入推进将带动产业结构的大变动和新绿色市场的爆发性涌现,催生全球经济发展新动力,不仅仅是一种产业层面的绿色革命,本质上是一场面向可持续未来的产业生态化革命。零废弃驱动着企业更深层次地检视自身的基础业务流程,致力于将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产品生命周期早期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和产生废弃物,并且在减小末端治理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物质循环的理念而诞生的一系列新事物,例如再制造、再精炼、升级回收等“变废为宝”型新业态已崭露头角。不同以往的“废弃物”,如今它们成了企业的次级资源,改变了旧有的垃圾处置业态,诞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创收并带来了附加值,诞生了新的价值链和利润增长点。同时通过建立仿生学的“工业共生”网络,实现了一种企业为另一种企业提供副产品或者废料做原料和能源的方式,这一新的工业协同共生模式,在区域尺度内使物料、能量流动都按照一定顺序由低级到高级逐级利用、直至完全闭合循环,并实现区域内资源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对专业化废弃物资源化服务、循环经济技术咨询以及循环经济技术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技术创新带给零废弃更多可能:利用人工智能、新材料以及生物技术等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循环再利用发展,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提升废弃物管理透明度与可追溯性,给生态监管提供了更多支持。零废弃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体系或者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一套生态的智慧,也就是换位思考一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经济发展当中去模仿生态系统的这种循环的方式,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使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

  零废弃管理需要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及有序的治理体系才能顺利推进,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明确了生产者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负有的相关责任。在此前提下,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给予充分考量,运用和推广生态设计理念。建设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零废弃管理实现碳减排、资源节约、污染减量的效益进行量化评估,并形成可测算的评估结果,为相关政策的调整、社会公众了解零废弃管理的生态价值提供直观依据。

  创新激励机制能加快零废弃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利用绿色采购、环境税制改革和生态补偿等方式推动企业、个人采取绿色的生活方式;健全多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零废弃管理与生态系统保护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共建零废弃管理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全球协力、多元共治。只有深化公众环境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将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纳入人们的意识范畴,只有让大家认识到个体的生活方式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做出何种行为模式的改变,生态的负责任性的意识才会被真正树立起来。社区实践在零废弃管理方面具有一定意义。社区堆肥、共享维修站、旧物交换市集等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资源使用率,并且能够从微观上重新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减少废品产生数量的同时,增加群众的凝聚力,培养社区民众对环境的责任感。

  世界性的合作才可能推进实现零废弃。交流经验和知识、转移技术和协调政策有助于全世界一起面对跨国污染与资源匮乏等问题,而这也将加快零废弃管理的全球传播,走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零废弃管理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革新,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亡都对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建设当中零废弃管理会更加的融入城市的规划和产业的设计之中,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重要的一环。

  范式转换由线性消费转为循环共生,既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协同发力,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共治的框架下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零废弃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共赢发展。

  作者: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梁慧玉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冬季出行,这份安全指南请收下

  • 如何恰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