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丹心筑防线 科普惠民生 ——“丹心守护计划” 慢病科普传播工程科普训练营在杭开营
首页> > 正文

丹心筑防线 科普惠民生 ——“丹心守护计划” 慢病科普传播工程科普训练营在杭开营

来源:永州新闻网2025-11-25 15:37

  11月22日,“丹心守护计划”慢病科普传播工程科普训练营在杭州正式开营。本次活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CHTV)主办,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汇聚了全国各地致力于慢病科普的医务工作者,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素养、传播能力和责任担当的科普先锋,以科学、准确、生动的健康科普构筑全民健康防线。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王木石主编出席并致开幕辞,崔松、李鹤、惠慧、张之瀛四位医学科普领域大咖先后授课,为学员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科普盛宴。

丹心筑防线 科普惠民生 ——“丹心守护计划” 慢病科普传播工程科普训练营在杭开营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主编 王木石

  王木石主编在致辞中表示,慢性病防治“防大于治”,而优质的健康科普是筑牢全民健康防线的关键。从海选报名到区域赛角逐,再到训练营开营,无数参与者的热情与努力,彰显了慢病科普事业的强大生命力。他希望全体学员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夯实理论基础,锤炼传播技巧,将所学转化为触动人心的科普作品,让健康种子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崔松:融媒体时代,让健康科普 “精准破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崔松医生以“让健康知识‘活’起来——融媒体时代的医学科普创新之道”为主题,拉开了培训序幕。他提出,新时代科普的核心是“建立连接”,只有找到与受众的共鸣点,才能让专业知识真正走进大众。

  崔松医生强调“用户思维”是科普的第一要义。科普不是“我想说什么”,而是“受众想听什么”。他以深圳卫健委的科普案例为例,指出其“剑走偏锋”的风格本质是抓住了人性共鸣点,而普通地区的科普则可通过更普适的话题建立连接,以痛点钩子吸引受众关注。

  “高级翻译”能力同样不可或缺。他主张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语言,如把幽门螺杆菌比作“钉子户”,将心脏结构形容为“两室两厅”,让抽象的医学知识具象化。同时,科普需兼顾“情绪价值”,通过温情、共鸣等情绪表达,让受众在情感认同中接受知识,例如针对“相亲相爱一家人”群中的谣言现象,引发大众对伪科普的警惕。

  交流环节,针对“天赋、努力、机遇哪个更重要” 的提问,崔松医生表示,机遇是普遍存在的,内容质量才是脱颖而出的核心,天赋可通过反复打磨弥补,勤能补拙是科普路上的真理。面对 “自媒体红海如何突围” 的疑问,他建议新手先从短剧、情景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入,平衡“干货”与“趣味”,积累基础后再深化专业内容。

  李鹤:循证为基,做有温度的科学科普

  天津市南开医院李鹤医生以“做循证医学科普,做科学有温度的医生” 为主题,强调科普的核心是“科学+实用”。他指出,当前科普领域鱼龙混杂,而真正具备专业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医生科普,正是时代所需要的。

  李鹤医生提出,科普的第一原则是“解决实际问题”,而非传递零散知识。他以咳嗽症状为例,普通科普可能仅推荐药物,而优质科普会拆解咳嗽的不同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反流性食管炎、药物副作用等,并给出针对性检查建议,让受众能自行对应判断。这种“痛点 - 解决方案” 的模式,才能真正建立信任。

  “简单易行可操作”是科普的流量密码。他强调,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要将复杂的医学方案简化为大众能直接应用的方法。例如针对高血压患者调药后血压仍偏高的问题,无需深入讲解药理,而是给出 “监测时间调整”“生活方式干预细节” 等具体建议。同时,精准流量比无效曝光更重要,聚焦自身擅长的领域,即使粉丝量不多,也能成为细分领域的权威。

  对于新手起步,李鹤医生建议先拒绝AI工具,亲力亲为撰写文案、打磨内容,培养对受众的感知力;选题来源于门诊常见问题,如“血脂高怎么吃”“头晕该挂什么科”;镜头表现需模拟“一对一交流”,提前撰写文案并反复练习,通过抑扬顿挫的表达突出重点。

  交流环节,针对学员 “镜头前紧张、忘词” 的困扰,李鹤医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提前撰写文案是对受众的尊重,可通过镜头后贴公仔、让家人陪伴等方式培养交流感,反复练习后自然能克服紧张。对于 “个人能否完成视频全流程”的疑问,他表示,选题和内容是核心,剪辑可借助一些简易工具,未来AI将逐步替代剪辑工作,无需在技术上过度纠结。

  惠慧:个人深耕与团队协作,双线赋能科普传播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惠慧医生聚焦“个人与团队医学科普模式的实践与实操技巧”,结合自身10余年科普经历,分享了从个人探索到团队化运作的完整路径。他强调,科普是一场“持久战”,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需要明确定位、持续深耕。

  个人科普方面,惠慧医生指出了常见误区:过于专业化的表达会让受众望而却步,内容冗杂、远离生活难以引发共鸣,表现拘谨可通过大量练习克服。她建议新手从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切入,如“血脂高是不是吃出来的”“他汀类药物有副作用吗”,避免小众专业内容;善用提词器辅助表达,反复练习让语言更自然;根据平台属性调整内容,如一些平台适合短视频,而另一些平台适合深度内容,或聚焦于某一类人群的健康话题。

  团队协作是科普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他分享了所在医院 “一言两语科室科普直播”的经验:从最初14人发展到100余人的团队,每周固定开展直播,邀请不同科室专家参与,通过虚拟背景、多机位拍摄等方式提升专业感。团队模式不仅能减轻个人负担,还能整合各科室资源,覆盖更广泛的健康话题。

  直播是科普互动的重要形式。惠慧医生强调,直播需注重收音设备的质量,避免声音发空;以自身为中心,按节奏讲解,避免被粉丝提问带偏;面对黑粉无需过度纠结,专注于传递专业知识。同时,科普比赛与日常科普不同,比赛可采用小品、脱口秀等表演形式,或结合PPT讲原理、多用比喻和动画,更易获得评委青睐。

  交流环节,针对“剪辑工具选择”的问题,惠慧医生建议,无需追求专业剪辑软件。对于“早期科普的动力来源”,他回忆道,最初只是想将门诊反复解答的问题整理成视频,减少重复劳动,没想到逐步形成了规模,这也印证了 “解决实际需求” 是科普的核心动力。

  张之瀛:专业为本,让科普在民间口口相传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张之瀛医生以“我是如何做好医学科普的”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文字时代到短视频时代的科普历程。他强调,科普的根基是专业,唯有深耕自身领域,才能产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张之瀛医生提出,科普要“真有用”,要从临床实际案例出发。他分享了唐山女孩因检测方法问题被误诊为心肌炎的案例,通过科普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不同检测方法,不仅帮助女孩澄清诊断,还推动了部分医院检测方式的改进。这种源于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普,才能真正打动受众、产生社会价值。

  避免过度借鉴,形成自身风格是科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表示,即使是同科室医生,专业侧重点也不同,盲目模仿他人会迷失自我。他自己的科普风格偏向严谨直白,虽缺乏娱乐元素,但凭借扎实的专业内容,依然积累了大量忠实粉丝。同时,科普不仅能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还能树立医生个人品牌,为线下诊疗建立信任基础。

  对于年长医生和基层医生的科普困惑,张之瀛医生给予了鼓励:年龄不是障碍,很多行业大咖晚年仍积极投身科普,好奇心和热爱是坚持的动力;基层医生可聚焦本地人群需求,无需追求全国性影响力,能服务周边群众就是价值;内容重复不可怕,健康知识需要多方传递才能覆盖全人群,可让年轻医生协助入门,从简单的字幕添加、粗略剪辑开始,逐步提升。

  交流环节,针对社区科普“吸引老人难”的问题,张之瀛医生建议将常见问题录制成视频,如“标准测血压步骤”“电子血压计校准方法”等,现场播放并指导实操,比单纯讲解更易被接受;科普内容要接地气,避免前沿新药、复杂技术,聚焦老人日常能用到的健康知识。

  培训营最后环节举行了参训学员的证书颁发仪式。

  本次培训营由天士力集团李海宁担任主持。

  以科普之力,绘就健康中国新图景

  本次 “丹心守护计划” 慢病科普传播工程科普训练营,四位医学科普大咖从创新思维、科学内核、实操技巧、专业深耕四个维度,为学员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科普指导。从 “用户思维” 到 “循证科普”,从个人探索到团队协作,从平台适配到风险规避,每一项内容都源于实战经验,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为医生群体从事新媒体科普指明了方向。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列为首要任务,医学科普是连接专业医疗与大众健康的桥梁。本次训练营的举办,不仅为科普从业者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凝聚了慢病防治的科普力量。相信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医学从业者将投身科普事业,以专业为基、以传播为翼,将科学、实用、生动的健康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让慢病防治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构筑全民健康防线、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期待更多优质科普作品涌现,让健康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民众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特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 处方药滥用亟须“踩刹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