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展中医药生态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多元价值动能
首页> > 正文

发展中医药生态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多元价值动能

来源:光明网2025-11-17 17:06

  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进程中,生态产业正以独特价值激活乡村资源,带动乡村发展中医药生态产业,立足乡村自然生态禀赋,衔接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契合当前现代化市场消费特性,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再到居民增收,形成了多元价值的闭环,探索中医药生态产业的发展深度智慧。不仅剖析乡村特色产业的科学路径,还能为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乡村与中医药生态产业高度契合,首先体现在生态和自然资源的深度适配。价值的双向奔赴,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孕育了多样药用植物资源。黄精、重楼等生活在湿润条件下借助腐殖土自然生长,发挥出极大的药用价值,在平原地区单生白芍的规模化种植不仅能够让耕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能在当地形成应激性的自然景观,在河流湿地旁昌普,这些能够有效守护水体生态,保护生态平衡,也能为中医药市场贡献独特的药材。原材料因地制宜的中草药种植模式,让中药材的品质和产地生态形成了共同体,好生态和好药材息息相关。

  更重要的是,中医药生态产业与乡村生态保护也有着天然共生的相互作用。为了保证药材药性的安全,种植需要严格遵循生态第一的原则,摒弃化肥农药的滥用,优先采用农家肥,以提升土壤肥力,还要借助天敌昆虫,生态农药防控病虫害,让药材和粮油作物间套种实现生态的有机平衡。混合种植模式不仅能够让药材品质得到保障,也能让乡村的土壤结构得到优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乡村的水源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对于保护乡村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许多乡村在发展药材种植产业之后,板结耕地重新松软,田间的自然景观得以重现,甚至还吸引了候鸟在此地栖西种植中草药对生态起到很大程度的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产业的发展有了积极地推动,同时中药材种植也让乡村居民的口袋更饱满。留住了乡村劳动力,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对于留守劳动力而言,药材种植能实现家门口就业、管护和后期采收加工,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较低,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上岗。乡村建立合作社,能让农户实现统一供种,还能在专业技术指导下,提升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户在后期销售打开渠道,降低种植风险,让农户在市场收益中提升信心,部分山区乡村种植一亩药材的收益比传统粮食作物翻了不止一番,药材不仅储存更容易,运输更便捷,滞销风险较小。低风险高收益的中草药种植也成为众多乡村百姓的最佳选择,甚至之前很多外地务工农户选择返乡种植中草药。

  现代人的大健康理念越来越深入中医药生态产业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市场需求持续扩张,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势头正猛。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从治疗疾病转为预防和保健。甚至转化为对品质生活的保障。“上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天然特性备受现代人群喜爱,中医保健已成为众多现代人的健康首选。中医药延伸至保健品、护肤品、药食同源等多类型产品,安神助眠茶包、草本护肤品、药膳食材包成为市场香饽饽。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乡村产地直供的药材及衍生产品,因天然原生态特性,备受市场信任,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科技进步使乡村中医药产业升级有了重要支撑,在种植环节,智慧农业技术改变了传统种植受自然条件局限的状况,基地可以布设土壤、温度、光照传感器和虫情探测仪,实时采集各类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的管护建议,如在单身基地内借助互联网实现精准滴灌,不仅能节水,还能保证灌溉的效率。在加工环节使用自动化饮片生产线,通过控温、控时实现清洗、切片、烘干、灭菌一体化操作,保证品质。先进的提取技术可分离药材有效成分,用于制造不同类型的市场产品,让低价原材料拥有高附加值。

  乡村文旅产业兴起,中医药生态产业有了产业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延伸产业价值,让体验消费成为当今文旅市场的新选择,许多乡村依托药材种植基地,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区。春季旅客可参与中医药的种植和认养,夏季观光学习辨析药材,秋季体验炮制,可以通过中药材制作香包进行品鉴,冬季在民宿可以享受中医药的养生服务。沉浸式全季节文旅模式,能将乡村风光、民俗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有效融合,可以让中医药市场在文旅行业有更强劲的发展潜力。一季种植四季盈利,中医药种植激活乡村发展。

  实现中医药生态产业的乡村可持续发展,需从全链条制作更精细化的实践方案,种植环节要保证标准化、规范化落地。结合自然生态禀赋和市场需求,专家评估筛选适宜种植的药材品种,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在山区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平原注重规模化根茎类中药材种植,对于湿度较大的水箱,种植水生药材,还要加强技术推广和应用,让专家深入乡村普及中药材种植技术,可以借助合作社进行统一培训,同时辅以线上课程,传播生态种植技术,鼓励农户入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赋予每样药材溯源码,记录全流程信息,让消费者能在市场上买到真正放心的中药材,提高市场信任度,加强市场占有率。

  产业升级的核心是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摆脱过去种植到售原料的单一粗放型初级模式的旧有格局。乡村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建立标准化加工车间,开展饮片炮制、初级提取等业务,将金银花制成花茶、丹参加工成饮片、药食同源、药材做成养生糕点等产品,提高附加值。条件允许的乡村可以和科研机构合作,探索中草药的高端深加工,可以和生物公司合作,提取药膏制成保健品,带动种植规模扩大,形成完整产业链。

  产业融合能提升经济收益。除了产业和文旅相融合,还可以探索康养、教育等行业的融合。在产业和康养的融合方面,乡村可以依托生态和药材资源,建设康养小院,让城市居民切身体验采摘、参与养生讲座等服务,推动民宿、餐饮同步发展,并与教育融合,可以与院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也可以组织中小学生研学,丰富课外体验。

  要紧抓人才这一金钥匙,培育本土人才,引进外部人才,同步推进。在乡村土专家和技术带头人的推动下,可以推动乡村中药材的在地化发展,要针对乡村青壮年开展技能培训,结合当地职业院校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班。引进外部人才需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比如,为农业技术人才提供科研补贴、住房、教育等优惠政策,确保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在此基础上,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中药材产品的竞争力。乡村要挖掘地域特色,打造区域品牌,明确产品定位。如在山区主打林下原生态,而在湿度较大的水乡,要强调湿地有机,还要加强品牌logo以及包装的制作和加工,确保乡村中药材开发和市场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形成市场标识,打造市场标签。品牌宣传和推广需借助线上线下双渠道,线下要积极参展,推介自身产品,线上则要借助短视频和电商直播展示产品生产制作的全过程。

  未来,随着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不断完善、“种植+加工+康养+文旅”全产业链持续延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区域特色中医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生态产业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它将以更强劲的动能,助力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的发展目标、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文化繁荣的精神风貌、百姓幸福的生活图景,更能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开辟一条扎根乡土、贴近民生的新路径,让传统智慧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时代光彩。中药材种植将与乡村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游客可体验采药、炮制等传统技艺,在山水间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加工环节的智能化升级,还能提升药材附加值,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中医药文化也将通过乡村学堂、非遗工坊代代相传,真正让产业、生态、文化在乡村共生共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郝宇乐)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低价羽绒服背后藏着哪些“猫腻”?

  •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