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左边胳膊麻麻的,像是过电;左腿也使不上劲,走路时总感觉拖不动腿……”
回忆起两个多月来的不适,年近六旬的张先生(化名)仍心有余悸。谁能想到,这看似普通的肢体麻木背后,竟是藏在脑部深处的肿瘤作祟。
张先生有30余年的“头痛”病史,平均每年发作2-3次,服用“头痛散”可缓解,一直没有太在意。两个多月前,一向身体还算硬朗的张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左侧肢体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麻木,左下肢的力气也越来越弱。起初他以为是劳累所致,可休息几天没有任何缓解,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察觉到不对劲的张先生,赶紧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住院检查后,医生告知张先生脑深部存在巨大肿瘤,但由于病变位置特殊、病情复杂,当地医院难以开展进一步的手术治疗。为了寻求更专业的治疗,张先生和家人多方打听后,慕名来到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来院后,神经外科秦舒森医生对张先生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了解到他不仅有30余年的“头痛”病史,还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头部核磁共振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右侧丘脑囊实性异常信号并伴有结节。结合多项检查结果,秦舒森医生初步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周围的间叶组织,具有高度血管分化的特点,主要生长在小脑(约2/3),也可发生于脑干、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发病率低,约占颅内肿瘤的1.3%~2.4%,但危害却不小。早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平衡障碍,随着肿瘤增大,可压迫脑组织或脊髓,引发视力模糊、肢体无力、脑积水,甚至突发呼吸循环衰竭。手术是血管母细胞瘤的首选方法,目标是尽可能切除肿瘤,以减轻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改善患者的症状。
张先生颅内的肿瘤位于丘脑区域,这里密布神经核团和血管,影响着感觉、运动等多种功能。张先生的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更是给手术带来了挑战。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医院邀请神经外科知名专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俊廷主任会诊协助治疗。神经外科与心内科共同制定了严谨的血压调控方案,通过调整药物将血压控制在适合手术的范围内。同时,麻醉科定制了个性化的麻醉计划,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损伤。
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医生团队决定为其实施脑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俊廷主任亲自主刀,秦舒森医生配合。手术在显微镜下精准分离肿瘤与正常脑组织。术中肿瘤呈灰红色囊实性,边界清晰但血供丰富,手术过程像拆弹一样小心翼翼。经过3个多小时的精细手术,肿瘤被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回报为血管母细胞瘤,与术前诊断一致。
由于张先生患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术后医生密切监测血压等各项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指导下,张先生积极配合术后治疗,早期下床活动,身体迅速恢复,左侧肢体麻木力弱的症状明显改善,高血压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已经顺利出院。
慢性头痛别硬扛,这些信号要警惕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秦舒森医生提醒:张先生有30余年的“头痛”病史,却只是自行服药临时缓解,而没有去医院就诊,这种行为非常危险。他强调,慢性头痛患者若出现“头痛性质改变、肢体麻木无力、恶心呕吐”这三大症状中任何一项或多项,需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