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11月9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科普传播活动在北京举办。多领域专家就提升糖尿病患者幸福感、关爱职场糖尿病人群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等内容进行分享。人民卫生出版社在活动上发布了“健康中国·你我同行”科普读物《控糖生活指南》,并在“人卫·潘家园站”举办专家现场咨询。有关单位领导和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知识宣传员出席活动,医学专家及社区居民百余人参加。

《控糖生活指南》科普图书发布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从临床、生活方式、运动、膳食等角度与专家进行了对话,呼吁通过科学研究、药物和诊疗的进步以及社会各界对糖尿病更多的理解,帮助糖尿病患者提升幸福感,并强调了“运动处方”对于糖尿病防控和促进健康的重要作用,建议各方重视运动处方的作用。同时,白岩松特别呼吁各界加强对大多数患者为青少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关注。

孔灵芝副会长介绍驱动改变健康城市项目传播工具包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发布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驱动改变健康城市)项目传播工具包,包括“生活方式是基础、体重管理很重要、膳食营养要均衡、科学运动且适量”四幅健康知识海报、两幅职场健康海报以及若干个职场糖尿病管理的科普短视频。据介绍,项目已连续八年在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策划制作传播工具包助力媒体、地方城市及试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传播。

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张露予与现场观众微运动互动
当天的科普传播活动得到了潘家园街道、科普中国、诺和诺德中国等多方的公益支持。
《控糖生活指南》科普图书发布
“健康中国·你我同行”科普读物《控糖生活指南》在活动中正式发布。自2021年起,人民卫生出版社围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策划出版了“健康中国·你我同行”科普读物,内容涵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旨在向广大群众普及权威、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目前,该系列科普读物已经出版了19个分册。《控糖生活指南》是其又一新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组织编写,中国工程院贾伟平院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郭立新教授担任主编,潘琦教授担任副主编,召集全国内分泌专业40余位一线专家共同创作完成。图书紧密围绕糖尿病防治行动编写,向读者介绍了糖尿病疾病知识、饮食、运动指导、用药选择和血糖监测指导、心理支持、家庭护理以及治疗前沿新技术等内容。该书可作为糖友们日常生活的“贴心顾问”。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口号是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关注职场糖尿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数据,全球每10人中有7人处于工作年龄。在工作场所,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污名化、歧视、排斥、焦虑,以及缺乏获得照护与支持的渠道,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潘琦教授做《糖尿病与幸福感》主旨报告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潘琦教授在主旨报告中谈到,糖尿病给患者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全球数据显示,每4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3位经历过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每5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4位经历过糖尿病倦怠(长期控糖带来的疲惫和厌倦)。同时,与其他患者相比,职场糖尿病患者面临着来自职场环境的额外困境。
潘琦教授介绍,受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以及其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叠加影响,当前职场人群糖尿病处于攀升趋势。“如果职场人士身体出现以下信号:夜尿增多、身体常有倦怠感、看东西时事物模糊且不能用眼病来解释、没有减重但体重下降、皮肤出现疖肿,要警惕是糖尿病前期。”她提醒,“体重管理以及饮食调整、规律运动、保持健康习惯仍然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础和关键。” 潘琦教授认为,职场糖尿病管理急需各方共同重视,构建以早期筛查、体重管理和心血管防控为核心的新型干预体系,同时兼顾职场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血糖管理并重。
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幸福感提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研究室主任常翠青教授介绍,超过8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肥胖及身体惰性有关,运动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她以很多糖尿病患者还是竞技运动员来举例说明糖尿病并不可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血糖,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比如每周3到5天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她还提醒糖尿病患者需要做适当的抗阻运动来加强肌肉锻炼,“肌肉是糖和物质代谢的最佳场所,有了健康的肌肉就有了更好的糖脂代谢的基础,也会对血糖管理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有非常好的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刘爱玲副所长介绍,当前我国居民饮食习惯存在主食过于精细、畜肉吃得过多、蔬菜水果奶豆摄入少,口味偏重等挑战。她建议通过“食物定量但多样、少油少糖少盐但不寡味、控制总量但增加用餐频次、家庭提供健康饮食环境”等措施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幸福感。她还为职场人群控糖支招:点外卖时主动向商家提出少盐少油少糖的需求及食物选择上多样化。
在体重管理方面,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赖建强处长提示要强化自我健康管理,做到“三知一管”( 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及常备“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他还提醒,不同人群的体重管理目标不同,超重肥胖者需科学减重,儿童青少年要控制体重增速,老年人应保持肌肉骨量,特殊人群则需要专业医生指导。
作为职场代表,诺和诺德中国在会上分享了企业关爱员工健康的“诺和健康”六大支柱体系,涵盖锻炼、体检、健康饮食、体重管理、心理健康和远离烟草。其表示,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健康管理能力,也让企业氛围更加积极、包容和可持续,希望通过这些分享能和大家一起守护职场人群的健康未来。
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路瑛丽研究员分享了“全民健身与及职场人群身体活动推荐”报告。她提到,科学制定包含运动目的、方式、强度、时间、频率、总量、进阶和注意事项的运动处方尤为重要。为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慢病人群,建议运动前由专业人士进行健康检查、风险筛查及运动能力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并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拉伸活动。
上海市闵行区疾控中心慢防科李俊科长则以区内开展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信息化“双轮驱动”的居民自主管理等为案例介绍了当地职业人群慢性病管理实践经验。她提到,通过一系列工作及措施,闵行区慢病管理效果不断提升,标准化服务覆盖率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也由2009年的30.6%提高到2023年的40.3%。
“人卫·潘家园站” 糖尿病防治专家咨询活动吸引周边群众踊跃参与
此次活动,将健康中国行动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来自北京医院和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在“人卫·潘家园站”为社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健康咨询,重点讲解科学饮食搭配、减重管理技巧等实用内容,精准对接居民在糖尿病预防、治疗和自我疾病管理中的关切问题,咨询现场气氛热烈。
“人卫·潘家园站”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要求,推动优质健康资源直达基层,在潘家园街道的支持下,在人卫大厦前建设的健康文化广场。广场上设有健康文化宣传区与健身功能区,配备数字化健身器材及科学指导标识,如同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加油站,方便大家随时学习健康知识、开展健身活动。这里定期更新健康科普展板信息,发放健康科普图书,播放健康科普视频,不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健康咨询和宣传活动,成为周边社区居民汲取健康文化和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现场活动,为系列科普服务点赞和给予好评。
未来,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持续开展健康科普传播活动,服务好周边“一公里”社区居民,织密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网”,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