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5“松论健康 龄铸经典”高血压病例分享交流会举行
首页> > 正文

2025“松论健康 龄铸经典”高血压病例分享交流会举行

来源:新报网2025-11-07 18:59

  “病例讨论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希望通过今天这场生动活泼又专业严谨的多元化学术活动,交流新知,启迪思路,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血压诊疗的规范化、科学化。”10月30日,在成都举办的“松论健康,龄铸经典——高血压病例分享交流会”上,高血压联盟(中国)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如是说。

王继光教授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良地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此次会议从一线降压用药的探讨到科学论文的撰写,再到中西医结合的真实病例复盘,希望能够为高血压领域专家学者搭建一个立足临床、背靠指南、服务科研、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

谢良地教授

  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主持。

张宇清教授

  循证医学突破:展现靶器官保护硬实力

陆峰教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陆峰教授从当前降压治疗的用药策略以及循证研究成果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在降压治疗中面临的困境:一方面,起始联合治疗和单片复方制剂(SPC)的应用,大大缩窄了中医药的使用空间;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积累中医药的硬终点循证医学证据颇具难度。

  即便如此,陆教授表示,中医药在降压治疗中的优势不可忽视。既往研究发现,在一级高血压人群当中应用中成药松龄血脉康,治疗8周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其绝对降压幅度接近6/5 mmHg,证实了其独立稳定的降压效果。同时,中医药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其本身就成为了多种作用复杂整合的大型“SPC”。因此,陆教授提出另辟蹊径,寻找循证研究中能够证实中医药疗效的替代终点。

  “靶器官保护作用是一个重要方向。”陆教授介绍,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展了多项研究,证实了中成药松龄血脉康可改善大动脉弹性功能,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陆教授呼吁未来开展更多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学术规范提升:高质量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陈小明教授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陈小明教授从学术规范角度分享了如何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他强调,方法学的合理选择是前提,“做科研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包括研究设计、统计学方法等的正确选择,都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陈教授介绍,近年来中医药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就此对一直致力于高质量循证证据研究的松龄血脉康给予高度评价:“创刊30多年来,杂志发布了首个中成药专家共识——《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助力中医药的标准化应用。”这也意味着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在学术规范方面不断获得专家认同,在中西医结合诊疗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对于高质量论文的发布,他提出踏踏实实地按照杂志要求准备论文内容,能够促进后续审校过程的顺利通关。

  病例实践验证:中西医结合显优势

  “松论健康,龄铸经典——高血压病例分享交流会”迄今已迈入第八个年头。本届活动历时一年,上百份病例参选,最终甄选五份病例进行全国分享,旨在促进全国各级医生对高血压诊疗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精进。分享环节由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陈新云教授主持。

陈新云教授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生通过具体病例,共同验证了中西医结合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圆桌讨论环节围绕病例分享引发的共性疑问、诊疗难点以及未来的协作方向,多位专家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降压方案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和价值。

  江苏省中医院蒋卫民教授从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首次引入中医药篇章这一创新事件出发进行交流:”这标志着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得到了认可,以松龄血脉康为代表的中成药的高质量RCT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被纳入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蒋卫民教授

  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管理优势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提出:“松龄血脉康不仅是SPC还是Polypill。它既包含了不同组分,发挥降压作用,又在此基础上发挥降脂、改善症状、调节睡眠的多重作用。因此,临床中可将其用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实现‘一药多效’,在降压的同时全面管理心血管代谢风险。”

刘靖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晶教授提出了具备前瞻性的治疗理念:中成药适合早期干预、症状管理、综合风险控制,尤其适合肝阳上亢证患者;化药强效降压,适合中重度高血压、急需达标者;去肾交感神经术(RDN)适合难治性高血压、药物不耐受或依从性差者。三者可形成“中药调理症状与代谢+化药强效降压+RDN难治性干预”的阶梯式、个性化治疗方案。

黄晶教授

  展望未来:中西医融合开启新征程

  会上,王继光教授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在刚刚结束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中国学者的投稿量和学术报告量均为第一名,可见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谢良地教授也在总结中寄予厚望:“希望未来继续将病例分享会做得更好、更久、更强,使其成为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由《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主办、康弘药业集团公益支持。

  从1995年松龄血脉康获批上市,到2024年正式纳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从“血脉同治”传统理论的提出,到多中心RCT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康弘药业与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共同走过了三十年的创新历程。这条路印证了“康健世人、弘济众生”的企业宗旨,也见证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循证医学的深度融合。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用创新成果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 开展脑机接口技术“体系化攻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