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8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理论与实践创新分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生物治疗分会、北京积极心理学协会共同承办的“2025干细胞临床应用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我国干细胞研究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干细胞之父”的吴祖泽院士,传染病学专家王福生院士等20余位知名专家出席,260余位参会嘉宾齐聚。会上,两大主办单位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2025年10月10日颁发〈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的倡议》,为行业发展锚定政策方向。
紧扣四大核心关切,搭建多维度交流平台
会议精准聚焦行业痛点与社会关切,围绕四大关键问题系统设置议程:一是“中国干细胞事业发展阶段、科研进展及立项备案要求”,二是“干细胞治疗慢性病的临床应用阶段与实际效果”,三是“高品质干细胞标准及应用必备条件”,四是“干细胞健康养护与传统康养方式的关系”。对应议题,会议划分政策法规深度解读、临床应用成果共享、细胞质量优劣鉴别、康养融合路径探索四大板块,通过专家权威解读与典型案例分享,清晰回应社会对干细胞领域的认知需求,为行业发展锚定风向标。
回溯百年发展历程,彰显中国研究实力
从20世纪初苏联专家提出“干细胞”概念,到全球生物学界达成共识、推动研究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干细胞基础理论体系已历经百年发展。我国干细胞研究则以吴祖泽院士的奠基性工作为起点,走过近70年历程:他针对放射辐射致人体损伤后的细胞修复、治疗与再生问题开展研究,1980年更用胎肝造血干细胞成功治愈世界首例重度放射病人,开创造血干细胞治疗该病症的新纪元,此后持续在研究路径规则、标准制定、发展规划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研究型医院要当好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示范者’,这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会上,吴祖泽院士以《进一步发挥研究型医院在细胞治疗与转化应用中的示范作用》主题作报告。为何要让研究型医院“挑大梁”?吴院士给出清晰答案:经国家卫健委备案的临床研究项目,能直接推动医学创新与细胞药品研发;对患者而言,正规机构可提供科学咨询,避免“求医无门”或“误入歧途”;对监管部门来说,也便于通过专家考核评估实现项目“优胜劣汰”,净化行业环境。传染病学专家王福生院士等还带来“干货”——分享干细胞在肝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中的最新突破,让公众看到技术落地的希望,充分展现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深度与临床转化能力。
锚定规范与创新双目标,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本次会议通过权威政策解读、前沿成果研讨,为干细胞领域搭建起科研转化、临床应用与政策制定的高端交流桥梁。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干细胞研究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上已取得长足进步,正迈入健康应用研究新阶段,但政策体系完善、市场行为规范仍是亟待推进的重点。未来,此次会议形成的共识与成果,将有力助推我国干细胞事业规范化进程与技术创新突破,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多动能。(殿春、国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