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感冒了,几种药一起吃好得快”“太难受了,加大剂量效果肯定更好”“上次吃这个有效,这次照旧”——这些常挂嘴边的“经验之谈”,听起来头头是道,实则潜藏危机。在不少家庭中,这类凭感觉用药的习惯,正悄然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混搭用药”:疗效未至,风险先到
感冒来袭,不少人急于求成,把退烧药和复方感冒药一同服下,以为“双管齐下”能加速康复。殊不知,许多复方感冒药本身已含退热成分,盲目叠加易造成同一成分过量,无形中加重身体代谢负担。
应对常见呼吸道不适,核心是 “选对药” 而非 “多用药”。优先选择成分清晰、对症全面的药物,既能避免重复用药风险,也能精准缓解症状。
“自行加量”:欲速则不达,反伤其身
“中成药安全性高,加量服用好得快”——这一想法颇具普遍性,却背离了中成药“量效关系”的基本原则。药物的剂量是依据其药性、人体代谢能力及安全性综合设定的,绝非“越多越好”。
在服用任何药物前,除严格遵守医嘱外,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也必不可少。必须明确服用剂量,了解是否适合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以及相关禁忌事项。
“经验用药”:刻舟求剑,难治新疾
“上次吃这个药灵,下次还用它”——把过往经验奉为圭臬,是另一个常见陷阱。人体状态会随季节、作息、免疫力变化,即便症状相似,病因也可能不同:上次可能是病毒性感冒,这次或许是细菌感染;上次是急性炎症,这次可能是慢性不适,盲目套用旧药,很可能 “不对症”,甚至延误最佳调理时机。
正确的做法是,每次出现不适先观察核心症状,比如是否伴随发热、咳嗽性质、有无乏力等,再结合症状选择药物;若不确定病因,不要凭 “回忆” 用药,及时咨询社区医生或药师,根据当下情况判断用药方案,才能避免 “经验主义” 带来的健康隐患。
精确选药:广谱抗病毒,用药不慌
家庭常备药的选择尤为重要,需优先考虑能应对多种病因引发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药物,连花清瘟便是优选之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连花清瘟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对引起普通感冒的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以及引发流感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等)、乙型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适用于多种家庭日常用药场景,非常适合成为家庭小药箱中的常备药品。
科学用药:尊重说明,信赖专业
安全用药的核心,在于一份敬畏之心和科学精神。服用任何药物前,花一分钟阅读说明书,了解其成分、剂量与确切适应症,是对自己健康最基本的负责。对于常用的家庭常备药,也应严格遵循说明书的指引,不因“熟悉”而随意变动。当无法自行准确判断证型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是远比“凭感觉”更明智的选择。
记住,真正的“好得快”,建立在“用得对”的基础之上。告别用药的“想当然”,才能让每一份药都真正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