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引擎驱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场景化教学新范式
首页> > 正文

数字引擎驱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场景化教学新范式

来源:光明网2025-10-14 17:25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正站在变革的关键节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技术手段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度革新。把信息技术巧妙融入教育情境,开展场景化教学,用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就像给幼儿打开了一扇充满趣味与惊喜的成长之门,能帮他们轻松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了让这门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教学更新迫在眉睫。我们要从数字资源整合、智慧教学环境塑造、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等多个角度深入探究,让教育内容如灵动的溪流般动态改良,学习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如此,学前教育定能朝着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大步迈进,为幼儿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而绚烂的成长之路。

  场景化教学是以真实的或者仿真的情境为依托,把学习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或工作的环境当中去,通过情景体验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内化价值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思想就是用情境促进学习、用体验促进发展,使学习的过程更接近真实的环境、学习的结果符合现实的需要。在学前教育中,场景化教学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使用数字技术、沉浸资源和互动媒介的基础上,创造出与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情感需要相契合的教育情景,以达到使健康教育资源更具生动性和实际性的目的。场景化教学重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情境交互,注重感知、体验、探究和反思的结合,帮助儿童在真实任务中形成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应用到情景化的教学中,使教学从静态的知识传播变成了动态情境再现,从单向灌输变为了双向交流,在理论支持上也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动力。场景化教学的价值是将知识与情境融合在一起,让学习的过程更真实、开放。教学设计应该以任务为导向、以体验为驱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里让儿童主动探索有关健康的知识,形成行为迁移以及价值认同。在数字化环境之下,场景化教学可以集合多媒体资源、智慧教具以及学习数据,创建出可感知的、可操控的并能反思的学习体系,并且能够把健康教育往更精细的个性化方向推进。

  以数字赋能场景再造,构建沉浸式健康学习环境。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由传统课堂延伸到智慧化学习空间,场景化教学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中具有空间重组和感知扩张的双重属性。数字技术介入,教学情境便变得多维起来,VR、AR加上互动投影给儿童营造出可感可看可互动的学习场景,让健康教育由静态的认知走向动态的体验。沉浸式教学环境可以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参与的兴趣,使健康知识融入到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设置符合他们学习需要的任务,用虚拟场景去模拟现实世界。例如“认识人体与健康”单元,教师使用VR头盔、3D模型创建了一个“人体探秘实验室”。幼儿进入虚拟空间之后就可以通过手柄来观察心脏的跳动、肺部的呼吸以及骨骼的活动过程。系统会把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反馈,并用语音方式提示给儿童,使儿童能更好地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工作状态。孩子把手柄放在“腹部”,屏幕上就会有食物消化的画面,并且会对健康饮食做出讲解。在教时,孩子们围绕任务提问:"吃糖太多为什么会牙疼","运动完后身体会热吗"。系统马上生成图像,提示帮助孩子养成健康观念。沉浸式环境既强化了感官刺激,也激发了多通道思维,让健康教育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实现数字赋能下的场景再造。

  以互动驱动学习行为,激活幼儿自主探究潜能。场景化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习者的互动参与,使知识的获得建立在探究和体验上。在数字化背景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利用智能交互技术、数据感应设备以及多模态界面来重塑师幼、幼幼以及人机之间的互动关系。互动式教学注重学习的生成性和即时反馈,使儿童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理解和内化。健康教育内容多为行为习惯及情景判断,交互式设计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操作和决策中让儿童掌握健康习惯。以“安全与防护”为例,教师通过体感识别设备、投影墙创建“幼儿园安全探险岛”交互场景。孩子需要到虚拟校园里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辨别安全标识、选择正确的路途、避开有害物。孩子接近“湿滑处”时,程序会发出警报声,还会有提示“地滑,请绕行”;选择正确路线后,画面里会出现小动物为其鼓掌的画面,以给予肯定的信号。教学时,系统会记录儿童的反应时间及选择的路径,老师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个别指导,并教给幼儿安全知识。该种互动经历可以提高儿童的情境分辨能力和行为自我约束力,使健康教育从机械性记忆转变为积极的操作实践,真正激发探索潜能。

  以数据驱动精准教学,促进健康素养个性化成长。数字化教学重要价值在于以数据为驱动来提高教学评价、资源推送的科学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场景化的创新需要借助于学习分析系统及行为数据模型,实现对幼儿学习行为的实时捕捉和动态反馈。数据技术可以记录儿童在任务中进行的操作轨迹,以及他们互相交流的频率和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来帮助教师发现儿童学习上的差异和发展潜能。健康教育个体差异大,儿童在认知水平、身体协调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数据化方法能为准确指导提供支撑。比如在“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了“我的健康日常”情境平台。系统会依据孩子每天做的日常任务形成个人健康成长档案,早睡早起、洗手步骤、刷牙时间等等。当儿童完成任务以后,系统会立刻给出成绩,并通过动画显示健康积分。儿童可以在“成长花园”中看见自己的健康树渐渐长高。有一个小朋友多次未洗手,于是系统根据数据推送“正确洗手五步法”的情境视频给他学习。教师根据平台的数据开展分层次的指导活动,比如让一些孩子做“健康监督员”,在游戏中引导伙伴们一起完成任务。这种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加强了学习反馈效果,健康教育变得更有针对性也更具实效性,促使个人成长更加个性化。

  以融合引领课程创新,拓展多元化教学生态。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场景化教学创新不应停留在单一技术的使用上,而应营造多元融合的教育生态。《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要在理念、资源和组织形式上做到系统性整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虚实相融、园校合作。课程设计应该注重知识体验、行为养成和情感共育,从多角度支持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比如在“健康饮食与营养”的主题活动里,利用线上虚拟厨房与线下食材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幼儿先在互动屏上进入“数字营养厨房”,选择健康食材搭配餐盘,系统马上给出营养评分并提建议。接下来儿童回到现实场景,在“健康小厨师”活动区实际操作食物搭配,活动结束后,系统依据其线上线下表现制作学习报告,记录孩子选择的食材、烹饪安全行为及合作表现情况,家长能在家庭端APP查阅此报告,并与孩子一起规划健康饮食。该模式将虚与实相结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让课程从课堂迈向生活,从单向教学变为多方协作。多元化的教育生态使课程具有了开放性、延展性,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场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数字化转型的澎湃浪潮中,《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场景化教学迎来了系统创新的全新阶段。数字技术宛如强劲的引擎,为场景化教学注入无限活力,它将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有机融合,让健康教育摇身一变,成为充满互动、深度体验与动态生成的奇妙旅程。展望未来,我们需深度挖掘教育数据的潜力,精心打造虚实交融的学习场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教育生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梦幻又高效的学习天地。同时,绝不能忽视技术应用中的人文关怀与儿童发展规律,要像守护幼苗般用心。如此,数字化教育必将成为学前教育腾飞的新引擎,借助场景化教学的魅力,全方位促进儿童在知识、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蓬勃发展,为他们的美好未来筑牢坚实根基。

  (作者:武汉东湖学院讲师王丽)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卫组织: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对全球健康构成威胁

  • 亮白纸张为何成为“视力杀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