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1日,全国县市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与管理能力建设专题会在浙江省嵊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主办,北京健康促进会联合主办,嵊州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具体承办,为全国县域肿瘤防治领域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副主任陈虎、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战略与服务体系研究部相关领导、浙江省医疗服务管理评价中心主任顾华、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范焦乐,以及嵊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小文等一众领导与专家亲临会场,围绕县域肿瘤防治工作的痛点、难点与突破点,贡献专业见解与实践思路。
嵊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杨松斌在欢迎辞中介绍,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综合性医院,该院近年来在肿瘤防治中心建设上成效显著;此次承办全国性专题会,旨在充分借鉴全国专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县域肿瘤防治服务能力,更好守护当地百姓健康。
张小文强调,肿瘤防治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县市医院更是县域肿瘤防治的“主阵地”,嵊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肿瘤防治工作摆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支持力度。范焦乐立足绍兴市卫生健康发展全局,对加强区域医疗协同、整合防治资源、提升肿瘤防治整体效能提出明确要求。顾华则从浙江省医疗服务管理与评价的视角指出,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需以政策落地筑牢根基、以能力提升强化诊疗实力、以体系协同完善患者服务网络,构建全链条防治格局。
《医药养生保健报》社副总编曹秋香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代表致辞,她表示,希望通过此类专题会议,系统沉淀县域肿瘤防治的优秀案例,推动先进经验在基层医疗机构落地生根,同时发挥媒体桥梁作用,为提升基层肿瘤防治水平注入媒体力量。
主题报告环节聚焦政策解读、技术规范与管理运营三大核心方向,多位专家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陈虎围绕“健康中国背景下县域肿瘤防治体系建设”,详细解读政策要求与发展机遇,他特别强调,“个人是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而跨学科、跨专业协作能力的充分发挥,更是基层医院提升肿瘤防治水平的关键。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战略与服务体系研究部相关领导则针对县医院规划给出建议,指出县医院需兼顾国家政策导向与县域百姓需求,在三级医院发展定位下,走出一条区别于省级高水平医院、融合专科精细化与基层服务特性的特色路径。
此外,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常务副理事长应争先提出“打造连续有品质的医疗服务,建设高可靠性医疗服务组织”;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高嵘分享“依托专科力量实现院内‘多师共管’”的实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陈海勇以“学科集群、三级流程、五大增量体系”为核心,提供MDT工作创新思路;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黄春明提出“通过星级服务考核培育患者信任,提升医疗服务效能与专科品牌价值”;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谷强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精准引才、育才、留才”;绍兴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国平指出“肿瘤学科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领头羊’,更是区域健康服务的主阵地”;云南省安宁市总医院副院长张洪江总结“医共体下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需依托六大核心要素”;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院长尹燕东则分享“以信息化、数智化赋能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新范式。该环节由四川省医院协会县市分会会长古翔儒、福建省医院协会县市医院分会会长高子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俞晔、温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廷建分别主持,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专业点评。
圆桌讨论环节聚焦县域肿瘤防治的实际难题,浙江瑞安市人民医院院长郑旭东、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水芳、浙江安吉县人民医院院长宁建文、浙江北仑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春霞、浙江绍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郑国平围绕“如何提升肿瘤早期筛查覆盖率、破解转诊不畅问题”“如何平衡肿瘤科室诊疗质量与运营效率”两大核心议题,深入交流实践经验,为县域医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此次专题会以政策为引领、以实践为支撑、以交流为纽带,不仅凝聚了全国县域肿瘤防治领域的专家智慧,更明确了县市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方向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