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优护有“范” 重获“肾”机 2025年世界aHUS关爱日
首页> > 正文

优护有“范” 重获“肾”机 2025年世界aHUS关爱日

来源:人民网2025-09-24 16:54

  9月24日是世界aHUS关爱日,今年关爱日的主题为“优护有‘范’,重获‘肾’机”。aHUS(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一种急危重的肾科罕见病, aHUS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临床诊断复杂,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患者长期面临沉重疾病负担与复发风险。儿童群体也是aHUS的重点患病人群。在关爱日来临之际,肾脏病领域权威专家一同呼吁,要关注aHUS疾病,以“诊断识别、规范治疗、多元保障”三重举措,为aHUS患者搭建生命守护网,重启新生。

  警惕“三联征”,破解aHUS诊断困境,让罕见病“被认出”

  aHUS是一种罕见的补体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其诊断和治疗是一场“生死时速”,一旦错过了最佳的窗口期,约25%的患者在急性期死亡,近半数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识别aHUS的关键在于警惕‘三联征’。”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赵明辉教授介绍,“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时,需立即就医。在排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相关性溶血尿毒综合征(STEC-HUS)后,并排除其他继发性原因即可确诊。”

  当前,由于不同地区、医院和学科之间诊疗水平“不均衡”。部分基层医生对该病了解不足,无法第一时间识别。大多数基层医院也缺乏快速确诊的检测条件,导致患者辗转多地、延误治疗。

  “aHUS的诊断是一个‘多兵种协作’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肾内科、血液科医生的高度警觉,也需要风湿免疫科、儿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鉴别诊断。此外,还需要检测补体的水平、抗体、活性和基因变异来协助诊断和指导用药。”赵明辉教授补充道,“我们希望各级医疗机构都应重视并积极落实国家制定的aHUS诊疗规范,首先应在院内对aHUS涉及的多科室加强组织培训、讲座、病例分析;同时搭建省内甚至跨省的罕见病诊疗网络,加强跨地区的学术和临床交流,提升各级医院的罕见病诊疗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因认知不足和资源不均导致的诊断延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防复发需“长期管”,以规范诊疗为核心,筑牢国家质控防线

  此外,疾病的高复发风险,也是悬在患者心中的一块“巨石”。这是由于aHUS的核心病理机制是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而传统治疗(如血浆置换)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根除补体的调控缺陷。患者每次复发均会加重肾脏的不可逆损伤,加速肾功能恶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免疫代谢肾脏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丁小强教授说:“坚持规范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的关键。一旦早期识别和诊断明确,应尽快启动针对发病机制的补体抑制剂治疗,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患者也应当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切莫因症状缓解就擅自停药,导致补体系统再次失控。此外,还要像监测血压、血糖一样,定期(如每1-3个月)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关键指标,与医生保持沟通,尽早发现复发的苗头,将复发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坚持规范生活,避免诱因导致复发。”

  丁小强教授表示,国家质控政策的推出显著提高了aHUS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规范性。“我们看到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将aHUS纳入罕见病目录及医疗质量改进目标,推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普及,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大幅提高了对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及aHUS的识别与诊断能力。其次,通过制定aHUS单病种质控指标,推动创新药物的及时、合理、规范使用,减少误诊、漏诊及治疗不规范现象。再次,推动医疗机构构建aHUS患者长期随访体系,降低因不规范用药、擅自停药导致的复发风险,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建立国家级罕见病专项基金,打造多元支付保障体系,合力打通罕见病用药“最后一公里”

  然而,除诊疗资源不均、基层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外,创新药的可及性仍受治疗周期长、费用水平高等因素制约,患者家庭依旧承受着不小的经济压力。

  对此,丁小强教授呼吁:“在国家医保已经覆盖一部分后,希望在省级层面上能够出台一些辅助的基金、多层次的保障,把患者自费的部分进一步减轻。例如可以设立国家级罕见病专项基金,通过专项基金精准覆盖罕见病创新药的支付缺口。同时鼓励地方探索多层次保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建立省级罕见病补贴基金,联动惠民保、慈善基金、民政救助等多方力量,形成‘国家医保+地方专项+社会补充’的多层次保障网络,进一步降低患者自付额度。”

  丁小强教授说:“构建罕见病保障体系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能筑牢全民健康防护网,防止患者家庭因病返贫;且超过半数的罕见病发生在儿童群体,国家层面的保障能极大增强社会信心。此外,支持罕见病创新药支付也有助于推动医药技术创新,我国优秀药企可通过研发罕见病创新药并出口海外,实现技术输出与经济创收。”

  最后,两位专家共同建议,aHUS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及患者组织的多方协同与公众的广泛参与。“我们希望借助世界aHUS关爱日这一契机,进一步提升社会认知、凝聚多方力量,打通规范诊疗和医疗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为每一位aHUS患者赢得生机与希望。”

  相信未来,在规范诊疗和制度保障的双重支持下,aHUS会从“危急重症”转变为可管可控的慢性疾病。许多患者通过早期干预和持续治疗,成功摆脱透析,回归社会和工作岗位。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你的睡眠,该如何拯救?

  • 流感疫苗接种,您可能需要知道这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