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华春教授牵头,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田恬讲师执笔,中疾控免规中心尹遵栋主任,协和医学院乔友林教授等国内流行病学、免疫规划、病毒学、肿瘤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编写的《男性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预防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2025年9月12日正式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该《共识》旨在提升全社会对男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认知,为预防男性HPV感染及减轻相关疾病负担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HPV感染不分性别,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女性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防治工作,在2023年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明确通过接种HPV疫苗、筛查、治疗等措施来有效防控宫颈癌并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然而,对于男性感染HPV的危害、防治和疾病负担关注相对不足。事实上,男性可能因HPV持续感染导致肛门癌、阴茎癌、口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以及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这些疾病在男性人群中的疾病负担十分严重,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给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共识》系统梳理了HPV病原学、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男性HPV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及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男性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防控策略框架。
《共识》指出,男性HPV感染率较高,未被机体清除的 HPV 在宿主体内引发持续感染,可导致包括肛门、口咽、阴茎等多个部位的病变。HPV相关疾病治疗过程漫长而痛苦,治疗后容易复发,对男性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宣传和健康教育是提升男性HPV认知并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途径。因此,《共识》强调,应加强对男性HPV感染的科学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认知;促进多部门协作和跨领域合作,构建覆盖疾病预防、筛查等过程的多维度健康防护体系。
《共识》还指出,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及上市后的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接种HPV疫苗能够显著降低HPV感染率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目前已经上市的HPV 疫苗主要包括二价 HPV 疫苗(针对 HPV16、18型)、四价 HPV疫苗(针对 HPV6、11、16和 18型)以及九价 HPV疫苗(针对 HPV6、11、16、18、31、33、45、52和58型)。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中,HPV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大量临床试验和大规模监测数据的验证。因此,《共识》推荐符合接种条件的男性接种HPV疫苗;首次性行为之前接种能够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因此《共识》优先推荐 9~14 岁的男性接种 HPV 疫苗;对于多性伴男性、男男性行为人群,以及男性 HIV 感染者等HPV防控重点男性人群,《共识》也优先推荐其接种HPV疫苗。
《共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男性HPV防控工作进入了一个基于证据、多方协作的新阶段,为未来政策制定、临床实践和公众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科学认知的持续深化和社会共识的不断增强,将有力推动男性HPV相关疾病负担的降低,共创免疫预防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