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记忆褪色”到“认知闪耀”:多方联动守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命光芒
首页> > 正文

从“记忆褪色”到“认知闪耀”:多方联动守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命光芒

来源:光明网2025-09-21 19:57

  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旨在强调认知健康对个人与家庭的重要意义。9月20日上午,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灵北中国公益支持的“灵曦行动--2025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科普患教公益行动”(以下简称:公益行动)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启动,并同步于全国多家医院开展。

  本次活动以“守护认知”为主线,通过专家科普讲座等形式,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多个区域的医疗机构。行动旨在提升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与干预的认知,为患者及其照护者提供专业康复支持,并将“守护认知”的理念融入全程疾病管理。活动也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科研单位、企业及公众共同关注认知健康,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助力健康老龄化建设。

  早筛早诊:破解AD认知误区,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2021年中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超过1699万例,患病率为1194.2/10万,死亡率为34.6/10万。该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于2024年底联合印发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该计划提出了一个总目标:到2030年,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华丽教授在公益行动启动现场指出,许多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认知不足,觉得老人上了年纪,记忆力减退是常有的事,无法分辨正常的生理性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引发的病理性遗忘,这会致使治疗时机被延误。针对这一情况,王华丽教授呼吁,全社会应共同关注并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她表示:“除了在9月阿尔茨海默病月积极关注和支持相关工作,国内相关协会和组织还需持续努力,在‘离老百姓最近、最便捷的地方’提供可获取的方法和信息,积极响应国家行动计划的号召,守护患者的认知能力。”

从“记忆褪色”到“认知闪耀”:多方联动守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命光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华丽教授 致辞

  关注BPSD:全面管理情绪行为,减轻照护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这个疾病不仅仅是认知相关的症状,很大比例的痴呆患者都会伴发精神行为症状(BPSD),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BPSD症状包括抑郁、焦虑、易怒以及行为异常、攻击性等,这些症状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给照护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身体负担。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往往会导致患者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能力进一步下降,甚至加速其社会功能的丧失。

  因此,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过程中,除了关注认知功能的改善,还需要对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照护压力。这与《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中提出的“推进规范化诊疗机制,加强照护服务能力”的目标高度契合。

  对此,王华丽教授表示,BPSD指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和行为等症状,贯穿疾病始终,并随疾病进程而改变。在疾病早期,若患者“因小事极易发火,脾气性格与以往大不相同”,家属需予以关注,及时带患者前往专业医生处寻求帮助,避免病情恶化。

  除了家属支持之外,王华丽教授指出,社区和医疗机构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建立完善的精神行为症状监测机制,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普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尤其是BPSD的表现和应对策略。通过多方协作,构建一个从家庭到社会的全方位支持网络,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整体照护水平。

  多方协作:构建全程支持网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本次公益行动启动现场特别设置了患教互动环节,王华丽教授围绕“认知障碍的全病程管理”与“认知障碍与干预技术”等核心议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深入交流。她从疾病早期识别、进展干预到长期照护等多个阶段系统解析全程管理要点,结合典型病例生动介绍了现阶段常用的认知干预技术与实践方法,并针对精神行为症状的识别与应对进行了专业演示和讲解,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干预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持。

  作为此次公益行动的公益支持单位,灵北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服务、解答疑问。作为一家专注于神经科学的全球制药公司,多年来,灵北始终致力于神经科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持续倡导脑部健康,支持脑部疾病教育。在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灵北不仅聚焦创新药物研发,也持续开展疾病科普教育、早期筛查倡导和社会认知提升工作。通过多项公益项目、记忆门诊支持及全病程管理推广,积极助力公众科学认知该疾病,减少社会歧视,帮助患者和家庭实现更早干预、更好生活。

  灵北中国张一帆表示:“守护认知健康是应对脑部疾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的关键,需要构建包括医疗界、产业机构及公众在内的多元协作网络。灵北期待与各方持续合作,共同推进脑健康体系建设,强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早筛、早诊和规范治疗,将‘早防早治,守护认知’落到实处,助力《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等相关政策的推进与落地,为构建阿尔茨海默病友好型社会、实现‘健康中国2030’愿景贡献专业力量。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

  • 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真能让人快速成长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