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4日,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运动健康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体育、医疗、学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体医融合创新发展路径,见证这一为全民健身事业赋能的重要时刻。
“当前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运动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清华大学长期特聘教授、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冰教授指出,我国有超过3亿慢性病患者,这类人群的运动风险防控需求特殊,可现实却不容乐观 ——83.59%的居民从未听说过运动处方 和体医融合,仅有13.89%的人有过接触运动处方经历。
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运动健康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成立授牌仪式
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理事、运动健康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发起人兼名誉主任委员李方表示,成立专业委员会既是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26-2030年)》战略部署,更是瞄准大众“运动怕受伤、健康缺指导” 的实际需求,将致力于构建科学、系统的运动风险评估与健康促进体系,实现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
令人欣喜的是,专业委员会在筹备阶段已取得重要成果——一套创新组合的运动风险检测评估服务,涵盖运动功能与疼痛评估、动态心肺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综合监测等五大维度、四十五项指标的精准评估体系。
李方表示,通过这套评估服务体系,不仅能让大家清晰了解自身运动能力边界和高风险部位,增强对自身高风险部位的针对性训练意识,还能提供精准的生理-力学参数,确保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安全性及适配性,有效预防因运动负荷与生物力学适配不当导致的运动损伤。
据悉,运动健康风险评估专委会将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推动体医融合落地。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广运动风险防控知识科普,实施全民运动风险筛查与干预;辅助优化群众性赛事安全监管,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构建"医院-社区-企业-场馆"体医融合服务网络,实现风险保障全覆盖。
“我们将持续通过公众科普与相关人员技能培训,推进风险教育与社会参与度,同时推动运动风险筛查设备革新,研发低成本高精度生理监测传感器,让科学运动成为慢性病防控的‘一线武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功能检测科科主任、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运动健康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璨说。
成立大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运动健康风险评估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将有力推动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资源分布不均衡、服务供给不精准、健康效益转化弱"等问题,为筑牢全民健身安全防线提供专业支撑,让更多普通人能体验到健康运动之乐。
展望未来,运动健康风险评估专委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体育和医疗资源,认真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为运动健康提供更精准、更完善的服务内容,在"健康北京"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