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6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于沈阳市举行。会议围绕“传承、创新、融合”的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对脉络-血管病变研究和防治的最新科研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会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对最新发布的《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进行了权威解读,引发广泛关注。
黄从新教授在会上作报告
黄从新教授指出,该《指南》荟萃了近五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构建了覆盖“一级预防-急性救治-长期随访”的全程管理路径,突出“共管与共病”理念,通过多学科协作、不同等级医院联动、社会人群与医护人员联动以及政府与全民联动,实现共病综合管理。同时,坚持“一般与特殊”原则,既提供规范化共性策略,又强调个性化精准管理。内容涵盖流行病学及危害、筛查及预防、心室率控制、急性房颤的治疗、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管理等12大核心内容。
黄从新教授特别强调,“基于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指南》对以参松养心胶囊为代表的中成药进行了明确推荐”,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单独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或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使用以维持窦性心律(IIa,B级证据);对于经导管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参松养心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率。这一推荐在房颤的窦律维持和手术以后的预后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房颤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选择,体现了我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创新。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房颤患者超千万,且存在卒中风险高、复发率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房颤防治工作迈入系统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对进一步提升房颤科学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参松养心胶囊等中医药的推荐,也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在治疗房颤领域的独特价值,为全球房颤防治提供了兼具科学性与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
黄从新教授呼吁:“希望这部指南能够成为阶段时间内中国房颤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同质化管理的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