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8月29日-31日,一场场聚焦医学前沿的学术盛宴在上海、成都、南宁、福建四地同步启幕。树突光学携核心技术 EndoSCell®精彩亮相,以专业姿态深度参与多场行业盛会,与全国医学同仁共探诊疗技术新方向,在密集的学术交流中绽放品牌力量。
01权威专家云集,分享赋能临床
会议期间,树突光学成为学术交流的 “热门阵地”— 多位国内顶尖医学专家亲临现场,以专业视角为 EndoSCell®技术 “代言”,带来干货满满的临床应用分享,专家们围绕 EndoSCell®在乳腺领域手术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深度解读。
乳腺领域篇
在第五届乳腺腔镜年会暨第一届CBM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陈嘉健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的杜正贵教授分别进行了题为《细胞级荧光导引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和《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在腔镜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嘉健 教授
陈嘉健教授指出,保乳手术的成功关键取决于两大因素: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和术后乳房外形的美观性。陈嘉健教授强调,亚洲女性因乳房组织量较少,尤其在老年患者中,乳房下垂更为明显。若肿瘤位于乳腺下方或内上方等组织薄弱区域,传统保乳手术往往难以兼顾切除范围与美观需求。近年来兴起的保乳整形手术通过容积替代或邻近肌瓣转移技术,显著改善了术后外形,提升了患者保乳意愿。然而,该术式对切缘阴性要求更高,若切除不彻底可能导致二次手术,并增加脂肪液化等并发症风险。
为解决这一临床痛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团队自2021年起开始重点寻找避免切缘阳性的解决方案,在探索多种方式后,发现临床需要一种更快速、有效且不耗费样本组织的术中切缘评估手段,最终锁定了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EndoSCell®。该技术采用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可在术中实时观察切缘细胞形态,为外科医生提供即时决策依据。
“从探索性研究到目前已完成前瞻性研究的入组,我们探索这项技术已有3年,它本质上是细胞级荧光导引显微镜,可以将腺体组织和细胞结构放大500倍,实时观察切缘的细胞形态。EndoSCell®体内体外均能使用,用于对重点区域和可疑区域实时探查,获得组织状态的信息,给外科医生提供进一步评估切缘的证据。”
陈嘉健教授总结道:“EndoSCell®细胞级显微探查技术在术中评估切缘病理状态以及前哨淋巴结病理状态方面表现出优异的能力,目前所进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可以给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杜正贵 教授
杜正贵教授带来了乳腺癌在腔镜手术治疗下的方法,他提到“在腔镜保乳手术中,首次切缘阳性率波动在5%~20%不等,很多患者还是切缘阳性,还是需要扩切,耽误时间较久,同时,切缘阳性率较高也会导致二次手术,提高局部复发的风险及生存质量受到影响。”
“使用EndoSCell®可以对于细胞形态清晰观察,通过细胞的形态来判断组织的性质是否为癌变组织,在临床上通过表面1-2分钟的敷染,冲洗干净后即可直接进行观看,一般使用3-5分钟就可以给到结果”。在术中大大提升了手术效率。并在会议中对于乳腺中不同的细胞形态情况做了详细的讲解,前期医院入组了57例手术患者,每一例都对于每个切面进行了观察“通过ES技术与HE的术中冰冻相比,准确性可以高达95%”,从而提高手术的精准性。
杜正贵教授总结道:“EndoSCell®的使用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细胞情况,视野清晰度特别高,比较简单的就可以对于细胞进行识别。”
在第十届乳腺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京福莆乳腺妈祖学术会议上,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的张毅教授在会议中分享题为《术中手持显微镜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张毅 教授
张毅教授指出“乳腺癌在女性所有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核心肿瘤,大家都知道国内乳腺癌发病率要高于西方国家,包括生存率在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异。”保乳手术为乳腺癌治疗的方式之一,“要成功进行保乳手术,他的核心就是对于切缘的评估。根据最新CBCS指南,要求肿瘤细胞距切缘≥2mm。”切缘评估现在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术中冰冻切片,国外的话是以术后的病理报告作为依据。
由于术中冰冻耗时较长,如需要二次切除的话耗时更长,因此需要一款可以在术中直接判断切缘情况的产品,“使用EndoSCell®技术还是比较简单,快速的,首先我们知道肿块在超声定位切除后,使用这个荧光导引对于切缘进行观察。”张毅教授介绍到在医院的一例临床案例,患者因术中冰冻阳性不断扩切的病患,9点手术开始至10点首次冰冻阳性进行扩切,中午1点再次冰冻仍提示阳性,最终改为全切术。如果使用EndoSCell®就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张毅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多中心的临床项目的发展,以及各个使用效果的评估,通过这个技术,使我们的保乳手术的流程可以更加简便,如果这个技术推广之后,可以给到大家更多的便利。”
从技术原理到临床案例,从操作技巧到手术优势,专家们用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在场同仁解锁精准诊疗新路径,让前沿技术的临床价值被更多人看见。
神外领域篇
在第一届海上神经外科医师论坛暨2025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邹翔教授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田帅伟教授进行了题为《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辅助癫痫》和《儿童脑肿瘤手术及细胞级探查技术在小儿神外中的应用分享》的专题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邹翔 教授
胶质瘤治疗是以追求最大化安全切除为目标,虽然胶质瘤患者的OS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手术切除范围(EOR)仍是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与STR相比,GTR后的总生存期显着改善。“术中如何减少肿瘤残留是精准手术存在的挑战,华山团队在2022年引进了一种术中快速、实时原位成像的技术-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EndoSCell®)”。手术切除肿瘤后,使用荧光素钠和美兰染色,镜头贴在组织表面进行瘤腔扫描,实时指导手术决策,精准切除。
邹翔教授介绍了团队近三年使用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积累的经验及学术成果,成果2025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中,研究数据表明: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在体/离体评估的准确性超过90%;在导航确认阴性的边界中,仍有67.3%的患者经此技术扫描检出肿瘤残留,在评估导航确认的阴性边界方面的性能显著优于冰冻(AUC:0.925 vs. 0.725);每个患者的扫描时间为2~3分钟,快速反馈结果,实时指导手术决策;临床外科医生经过两次培训后识图的准确性高达90%。
在毛颖院长和陈亮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也逐渐扩大了其临床应用范围,比如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中国约有1000万的癫痫患者,约30-40%的患者反复出现癫痫的发作,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案,准确定位致痫灶对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癫痫灶来说,没有像肿瘤组织一样有显著的组织特征,但细胞级导引技术在术中可以观察到异常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增生,这些细胞级别的异常表现正是癫痫灶的典型特征,符合组织病理的判断指标,尤其是在病理阴性+MRI阴性的患者手术治疗中帮助医生在术中精准定位癫痫灶。
同时邹翔教授还分享了两个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中使用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的案例,术前对致痫灶定位,术中切除,在计划切除的范围外使用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进行滑动式扫描,发现异常区域,扩大切除后中脑电正常,随访1-2年后患者均未出现癫痫发作。最后邹教授总结到:“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为癫痫灶的准确定位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工具,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使用经验,但为了更好的评估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在癫痫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已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田帅伟 教授
儿童脑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实体瘤的发病率已超过白血病,位居第一。肿瘤的生存率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组织学、肿瘤分级、肿瘤切除范围等因素相关。儿童脑肿瘤并非成人脑肿瘤的缩小版,儿童脑肿瘤在类型、好发部位、遗传学及预后等方面均与成人显著不同。儿童脑肿瘤手术治疗遵循以下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范围切除,保护健康组织,减少远期效应,改善风险分层、治疗及预后。田教授指出:“儿童的脑肿瘤治疗与成人不同,因为儿童正处于发育阶段,要兼顾儿童的发育及治疗,治疗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外科治疗已经从“单纯追求生存”的模式转向“生存与生活质量并重”的模式,在这种治疗模式下,对精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术中边界的判读的精准度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术中可以对重点及可疑区域进行扫描,可以提供实时、准确的结果反馈,帮助临床医生在保护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安全切除的目的。
随后田教授用一例位于儿童松果区后颅窝肿瘤的病例谈及对该技术的应用,患者肿瘤进行EN-BLOCK切除后,对肿瘤核心区进行取样及ES扫查,核心区表现为细胞密度高,分布不均,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判断为阳性;对切缘处进行ES扫查,发现细胞密度低,分布均匀,细胞核形态正常,评估切堟处为阴性。“如果中脑位置部分训练区切缘处是阳性可再进行肿瘤的清扫,本例患者术后从影像学评估无肿瘤残余”。田教授最后总结道:“细胞级荧光引导技术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实时地、更清晰、准确地识别肿瘤残留细胞。”
在广西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脑胶质瘤诊疗新进展学习班上,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孙毅教授在会议中分享了题为《脑胶质瘤精准手术》的专题报告。
江苏省人民医院 孙毅 教授
孙毅教授指出“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手术原则为最大化安全切除。然而,因其浸润性生长特性,精准识别肿瘤边界成为了手术的最大难点。”面对这一挑战,EndoSCell®作为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用于癌症探查的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首次让外科医生在术中实时看到了高清、动态、无伪影的肿瘤细胞图像,应用其对瘤腔的可疑区域、重点区域进行扫查,可帮助术者直接肉眼辨别肿瘤细胞,进而做出更明智的手术决策,实现更彻底的切除,减轻患者身体和情感上的负担。
在神经外科领域,EndoSCell®凭借其创新技术优势,不仅为胶质瘤的精准探查提供了关键助力,有效提升了术中病灶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在儿童神经外科手术的精细化操作、以及癫痫病灶的精准定位与处理中也展现出优异性能,为临床诊疗难题的突破与手术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成为推动神经外科领域精准医疗发展的亮眼成果。
02技术深耕,共筑精准医疗新未来
在专题会讨论环节中,多位与会专家围绕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交流。多数专家认为,EndoSCell®有望成为神经外科和乳腺外科精准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并建议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实现自动识别切缘状态,减少人为经验依赖。该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可以辅助术中判断,提升手术效果,可助力神经外科和乳腺外科手术质量提升,改善患者预后。
会议期间,诸多专家莅临树突精密展台体验EndoSCell®技术演示,专家们对其细胞级手术视野的直观性和易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多位专家表示期待有机会科研合作或临床试用。
未来,树突精密将持续推进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的应用研究,携手临床专家一起助力,作为专注于医疗光学技术创新的企业,树突光学始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此次全国各地会议情况,不仅是 EndoSCell® 技术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更体现了品牌与顶尖医学力量的深度联动。未来,树突光学将继续携手行业专家,推动技术迭代与临床转化,为更多科室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诊疗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精准医疗事业持续向前!科迈向“细胞级精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