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全球范围内,关节炎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质量,其中骨关节炎作为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正逐渐年轻化。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张玉屏医生指出:“许多患者认为关节疼痛休息一下就好,实则不然。科学预防、尽早干预和个体化管理,才是避免病情反复、维持关节功能的关键。”
张玉屏医生正在查房/供图
认清关节炎:不只是“关节疼”
“很多人以为关节疼痛就是关节炎,其实不然。”张玉屏医生介绍,关节炎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含超过100种类型,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俗称“磨损性关节炎”,多因关节软骨随年龄、肥胖、劳损或损伤逐渐退化引起,常见症状为关节疼痛(活动加重、休息减轻)、短暂晨僵、关节活动受限、肿大或摩擦感,多累及膝、髋、手和脊柱。
类风湿关节炎则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引发滑膜炎症,常见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痛、持续晨僵超过1小时,伴疲劳、低烧等全身症状,若不干预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张玉屏强调,无论哪类关节炎,共同表现都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但病因和诊治方法大不相同,须经专业评估确诊。
中医视角:痹证与整体平衡
从中医角度看,关节炎属“痹证”范畴。张玉屏解释说:“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当人体正气不足,外邪阻塞经络,气血不通,则发为关节疼痛麻木。”
她指出,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肝肾亏虚、脾虚湿困皆与发病相关。与西医关注微观病理不同,中医注重宏观辨证,通过整体调节恢复平衡,达到“标本兼治”。
中医调理优势多,个体化治疗是核心
在骨关节炎治疗中,中医调理可发挥四方面作用:从治标转向治本、多元综合干预、个体精准施治、强调预防复发。
“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和因人施治,”张玉屏表示,“例如通过健脾祛湿改善关节沉重,补益肝肾以强筋健骨。”相较于长期服用西药可能带来的胃肠和心血管风险,中药内服与外治法更为温和,适合长期调理。
中医治疗手段多样,包括中药内服(辨证论治)、外治法(针灸、艾灸、熏洗贴敷)、推拿与导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形成“组合拳”式干预。
体质不同,方法各异,切忌自行用药
“同样是关节炎,不同体质调理方法完全不同,”张玉屏强调,“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她进一步介绍:“若关节冷痛、遇冷加重,属风寒湿痹,宜用艾灸、温中药,忌生冷;若关节红肿热痛、遇热加剧,属风湿热痹,需清热祛湿,可采用针灸放血,禁温热,饮食宜清淡;若酸软无力、病程较长,多属肝肾亏虚,应补益肝肾,配合柔和运动;若关节变形、刺痛固定,属痰瘀互结,治以活血化痰通络,常配合推拿手法。”她特别提醒患者务必经专业医师指导,不可自行对号入座乱用药。
预防复发:需中西医结合、医患共管
预防关节炎复发是一场“持久战”,张玉屏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医患合作的管理模式。
张玉屏医生表示:“科学运动是关键,应避免跑跳、爬山等高冲击活动,推荐游泳、骑车、快走及太极拳等低强度锻炼,以不引发次日关节持续疼痛为度。体重管理尤为重要,减重能显著减轻膝关节压力。患者还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天凉及时添衣。饮食方面,宜多摄入抗炎食物(如深海鱼)、高钙食品和蔬果,减少高嘌呤、高糖高脂摄入。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缓解疼痛,同时务必定期随访,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管理关节炎需要耐心、信心和科学方法,”张玉屏总结道,“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早防早治,每一位患者都能拥有更灵活的关节和更高质量的生活。”
云南网通讯员 袁梦 张全颖 责任编辑:秦黛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