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育龄期HIV感染女性如何孕育健康宝宝
首页> > 正文

育龄期HIV感染女性如何孕育健康宝宝

来源:光明网2025-09-01 14:40

  近年来,我国在HIV防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感染者的治疗覆盖率和治疗成功率均已超过90%,HIV已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感染者不仅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工作,还能够在规范的临床干预下迎来健康的新生命。对于处于育龄期(15-49岁)的HIV感染女性而言,帮助她们实现安全孕育、健康分娩,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更是公共卫生与国家战略的重要课题。

  “医生,我还能有自己的孩子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孙丽君教授常被许多感染HIV的女性这样询问,她的回答总是坚定而充满希望:“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做好全程管理,你可以生下健康的宝宝。”在孙丽君教授看来,育龄期HIV感染女性尽早启动高效、安全的HIV抗病毒治疗(ART),并结合孕前-孕中-产后全程管理,是阻断HIV母婴传播的核心路径,也是切实保护母婴健康的关键。

  国家战略:消除母婴传播成为核心防治目标

  我国艾滋病疫情虽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育龄期HIV感染女性数量正在持续攀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约有27万女性感染者,其中55%处于育龄阶段。母婴健康关乎国家未来,为此国家层面已将“消除HIV母婴传播”提升为战略目标。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HIV母婴传播率在2%以下的目标,并致力于健全预防母婴传播服务体系,完善早筛查、早诊断服务流程,进一步缩短孕产妇检测确诊时间,切实维护两代人的健康权益。这一目标不仅是防控工作的关键节点,更关乎未来一代的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阻断母婴传播,为每一个新生儿筑牢健康起跑线。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在儿童HIV感染中,90%以上经母婴传播获得,若不采取干预措施,传播风险可高达34.8%。HIV母婴传播风险贯穿妊娠、分娩及哺乳全过程,在此过程中,HIV阳性的母亲都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并增加胎儿早产、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的风险。

  在妊娠期,HIV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孕期母亲体内病毒载量越高,胎儿感染风险越大;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容易接触到妈妈产道里含有病毒的分泌物,从而感染;哺乳时,如果感染HIV的妈妈选择母乳喂养,病毒也会传递给宝宝,且母乳喂养时间越长,感染风险也越大,因此,母婴阻断的意义不言而喻,孙丽君教授指出。

  全程管理:孕前至产后多环节保障母婴健康

  “实现母婴阻断,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孙丽君教授指出,“孕期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实现并维持在HIV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水平,这样既能保护妈妈减少肺炎等机会性感染,也能保护胎儿不受病毒侵害,降低传播风险并最大程度地保障母婴健康。”研究表明,孕期未接受HIV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其死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是接受治疗者的2-3倍。

  此外,怀孕期间ART的及时启动和持续治疗时间,与母体妊娠及新生儿的结局也密切相关,ART启动时间越早,围产期(妊娠达到或超过28周至产后1周)HIV传播率越低,坚持ART时间越长,早产风险越低。“治疗时机就是生命线,”孙丽君教授解释道,“病毒控制越早、越持久,母婴安全越有保障,育龄期感染女性在还有没怀孕时就积极开始治疗并实现病毒学抑制,其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通常最低。这就需要我们把HIV感染女性生育需求的目光,延伸至整个育龄期和妊娠期的全程管理,配合早治疗,更好实现母婴阻断。”

  我国《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首次提出了“从孕前到产后”的全病程管理模式,覆盖孕前准备、孕期产检和治疗、孕后母乳喂养等多阶段,乃至整个育龄期年龄期间,均需要强调发现即治疗、快速且持久控制病毒的理念。《规划》也明确指出,落实HIV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措施,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全程服务。孙丽君教授强调,“全程管理的重要意义是尽可能让母亲始终保持病毒学抑制,降低HIV从母亲向婴儿传播的风险,确保母婴均能获得最优质的健康保障11,也进一步减少职业暴露等公共卫生的危害。虽然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虽有所差异,但核心目标始终一致,就是快速、有效、安全地将病毒载量压到检测不到的水平。”

  前沿方案: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从政策关注到管理理念的更新,再到临床管理的全方位支持,这条母婴两代人的健康“守护链”正逐步完善,不仅有效控制了HIV母婴传播,也使育龄期HIV感染女性更有信心追逐她们的“母亲梦”。如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降至1.2%,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女性追求健康孕育,对抗病毒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和依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育龄期HIV感染女性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疗效、药物安全性、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孙丽君教授介绍,“近年来,创新药物的出现为育龄期HIV感染女性带来了新的曙光。以比克恩丙诺片为例,基于其强效抑制病毒、安全性良好、服药便捷的优势,被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育龄女性优选方案。今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比克恩丙诺片更新中国说明书——删除了对恩曲他滨耐药人群的用药限制,并补充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中妊娠女性的临床数据。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方案作为我国育龄期(包括妊娠期)HIV感染女性的单片完整ART方案,为育龄期HIV感染女性提供了可靠的治疗选择。”

  孙丽君教授分享了自己门诊的真实案例,陈女士(化名)是一名高龄产妇,在怀孕12周确诊HIV感染,夫妻俩渴望拥有一个孩子,但又面临着巨大压力。考虑到她需要同时治疗贫血、且工作繁忙的情况,选择了一天一片、药物相互作用少的比克恩丙诺片,不仅能强效抑制病毒,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也极低。“通过坚持服药,陈女士顺利产下健康的宝宝。”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随着创新方案被医保覆盖,越来越多HIV感染女性通过治疗实现了“病毒学抑制”和“健康分娩”的双重目标。孙丽君教授欣慰地说,我们见证了许多通过HIV母婴阻断成功出生的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有的成为运动健将,有的学习优异,这让我很感慨,我坚信科学的治疗和社会的支持,能帮助更多家庭迎来希望。

  “孕育爱,传播爱”,这不仅是一句温暖的口号,更是医学、人文与社会共同守护的承诺。每一位希望成为母亲的HIV感染者,需要来自家庭和医生的支持,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理解、社会的包容接纳和医疗体系的专业守护。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祝福,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母亲能够无惧“艾”,勇敢迎接生命的诞生,书写无“艾”新生的动人篇章。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这样破解

  • 专家:干预病理性依赖旨在恢复人对行为的掌控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