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9日,“科学用药 健康减重”蓝皮书科普沙龙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成功举办。本次沙龙围绕《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旨在通过专业分享与互动体验,提升公众对肥胖症的科学认知,普及科学减重与合理用药知识,助力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活动吸引了众多对减重话题感兴趣的公众、医学专家及行业人士参与,现场交流热烈,气氛融洽。
世界肥胖联合会最新发布的《2025世界肥胖地图》显示,2025年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41%体重超标(按BMI≥25kg/㎡),9%的成年人伴有肥胖(按BMI≥30kg/㎡)。预测至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将达到5.1504亿。如果按照中国超重/肥胖的BMI诊断标准(24kg/㎡和28kg/㎡),这些数字会更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体重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张能维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肥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科学减重与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张能维教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体重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结合蓝皮书数据,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体重健康管理中心廖照辉医生,深入解析肥胖症的成因与危害。他指出:“目前,肥胖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危险因素,不仅是独立慢性疾病,还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病等200余种疾病。”专家进一步分析,肥胖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还对医疗体系和社会经济造成显著负担,需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负责”的综合防控体系应对。分享中,廖照辉医生还指出了公众对肥胖症的常见误区,如忽视隐性肥胖(内脏脂肪过多)的危害,以及对肥胖症作为疾病的认知不足,强调早期干预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廖照辉医生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体重健康管理中心
参会者现场测算腰围和BMI(身体质量指数),并通过专家指导理解蓝皮书推荐的医学减重方案,探索个性化减重路径。专家现场解答疑问,帮助参会者认识自身健康状况并制定合理目标。
张能维教授详细解读蓝皮书核心内容,聚焦科学用药的最新进展。张教授指出,当前公众对减重药物的认知存在两大误区:部分人将减肥药物视为“捷径”,期待“躺着就能瘦”,忽视生活方式干预;另一些人则盲目排斥药物,错失医学干预的机会。张能维教授强调:“蓝皮书倡导基于个体化评估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实现安全有效的减重。减重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基于严格的医学评估,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风险。”分享中,教授还剖析了短视频平台上虚假减肥广告的危害,呼吁加强权威科普信息的传播,以纠正公众认知混乱。
通过科学用药讲解及开放式讨论,参会者与专家围绕蓝皮书中的减重方案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将科学用药与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相结合,现场反响热烈。
作为蓝皮书的实践活动,本次沙龙由诺和诺德公益支持,将蓝皮书的理论研究转化为公众可理解、可操作的健康管理实践。谈及支持活动的初衷,诺和诺德表示,“肥胖症作为一种复杂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我们很高兴看到肥胖症治疗手段的进步,其中,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RA类药物正在成为肥胖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能够帮助患者在安全有效减重的同时,预防和改善相关并发症,改善不良临床结局。值得关注的是,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处方药,适应症、禁忌症和用法、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非适用人群不应擅自用药。用药的患者需要在医疗专业人士指导下合理调整剂量,并规范使用,不应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停药。”
活动通过专业分享与互动体验,帮助参会者深入理解肥胖症的危害,掌握科学减重与合理用药的方法。参会者纷纷表示,沙龙内容既有科学深度又贴近生活,极具启发性。
张能维教授在活动结束时表示:“《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为公众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引。本次沙龙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更多人认识到科学减重的重要性,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