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黄连军教授的名字闪耀着光芒。作为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医疗副院长、医学影像与介入治疗科主任,他不仅是国内权威的介入专家,更是心血管医学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1978年,黄连军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他先在阜外医院工作了26年,再到北京安贞医院又工作了10年,如今在德达心血管医院也迎来了工作的第9年,他的一生都与心血管影像和介入治疗紧密相连。
医生采访专题片《勇敢的心》第二集8月15日正式上线,这次的镜头对准了黄连军教授。
绝代双骄:与孙立忠院长从“国家队”到“民营队”的九年征程
黄连军教授与孙立忠院长是大学同窗,在阜外医院工作期间,一个主攻影像与介入,一个专长外科手术,共同组建了国内最早的MDT(多学科团队)。他们的合作创造了多项国内乃至国际首创的手术,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来到民营医院时,黄连军坦言:“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国家队’我们做过了,‘地方队’我们做过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来一个‘民营队’,让民营医院、非公立医院发挥它的作用,补充我们医疗(资源)上的不足,医疗上的短板。”
在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的九年间,他们将医院建设成国内首家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救治了许多病人。黄连军说,他和孙立忠院长最大的特点是“愿意扶持年轻人”,毫无保留地将先进技术传授给年轻一代的医生。
介入治疗的飞跃:从听诊器到“十八般武艺”
黄连军亲历了心血管影像和介入治疗的巨大发展。他回忆,早年诊断疾病仅凭听诊器和一张心脏平片,超声只有简单的波形图,更别提血管造影机、磁共振和CT。“现在我们十八般武艺都有了,影像有了巨大的进步。”
介入治疗技术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从简单的肾动脉、髂动脉狭窄,到现在许多复杂疾病都可以通过介入手段解决。黄连军举曾为出生仅两小时的婴儿和97岁的老人做过手术。对于老年患者,介入治疗能降低外科大手术带来的风险。现在,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介入医生甚至可以帮助外科医生解决一些并发症。
“疾病要早发现,神仙也治不了晚”
在黄连军看来,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他反复强调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我们现在的医疗水平都能治,但前提是早发现。发现晚了,神仙也没用。”他指出,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也建议及时全面地体检对发现疾病很有帮助。
“我年轻的时候,基本上吃个八分饱,很少能吃到肉。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又点外卖又吃肉,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黄连军解释道,肥胖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吸烟等不良习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便大大增加。他倡导:“我们提倡的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规律的作息,这些都非常重要。”
“心眼好、技术精、有担当”
黄连军的医者仁心,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诊疗中,更延伸到了祖国边疆。近年来,他多次带领德达医院的团队前往新疆、西藏等高原地区,为那里的孩子们进行免费的先心病筛查。
“高原地区先心病的发病率比平原高,但医疗水平和筛查水平都有限,非常需要我们的支持。”黄连军深知,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先天性心脏病对孩子的影响更为巨大。他带领团队为许多孩子进行了治疗,并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减少心脏病变,让他们更容易适应生活、学习和工作。
在一次公益之行中,一个来自新疆的小朋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孩子刚刚初中毕业,当黄连军问他未来想做什么时,他坚定地回答:“我想学医,想当医生。”这句话让黄连军感慨万分,深感自己的工作对这些孩子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黄连军将医生一生的准则浓缩为九个字:“心眼好、技术精、有担当”。
他在采访中说到: “你不为名、不为利,真正为病人解决痛苦,这叫心眼好。” “医生的工作跟别人的工作不一样,技术精能救人,技术不好就是害人。” “你不能见着困难就退,我跟病人家属说,这个病很重,我不敢保百分之百给你治好,但是不治肯定不好。那怎么办?我们就要家属、医生和医院共同承担这个责任,当然我会尽全力拿出我最大的责任心,最好的水平来给你治疗。”
正是凭借这样的医者仁心,黄连军收获了许多患者的信任。其中许多病患终身成为他的朋友,甚至不远千里从家乡前来求医。与此同时,在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黄连军和他的团队也致力于为高原地区的孩子进行先心病筛查和治疗,用医术点亮了他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