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为“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为此,光明卫生特别策划《医言医行》系列报道,聚焦中国医生群体“言”与“行”的辩证统一。“医言”是入学誓言的庄严、诊室承诺的温暖、自我规诫的严谨;“医行”是听诊的专注、手术的精准、急诊的奔赴,是用坚守将“说过的话”变成“做到的事”。
值此医师节之际,我们走进医者日常,见证他们以言立信、以行践诺的故事,在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中感受对生命的敬畏与职业的忠诚,共同书写尊医重卫的时代篇章。
点击海报,聆听医者心声
【本期医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主任医师 虞洪
作为医院党委副书记、肝胆外科专家,虞洪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腹腔镜肝胆外科从起步到领跑的全过程。这位始终站在手术台前沿的医者,以师者为灯突破技术壁垒,以七年磨剑精进手术技艺,更以 “病人至上” 的初心守护生命。在 “言” 与 “行” 的坚守中,他不仅成就了高超医术,更传承着医者 “真诚担当” 的精神内核。
师者如灯,照亮技术突围
“我很幸运,既遇上了微创技术起步的时代,又碰到了最好的老师。” 虞洪总把自己的成长归功于时代机遇与师者引领。1996 年,蔡秀军院长来到邵逸夫医院时,腹腔镜技术还停留在简单的胆囊切除阶段。当众人满足于高手术量时,蔡院长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只做胆囊没有技术壁垒,别人掌握了我们就没优势了。”
这句话成了虞洪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老师带领下,团队跳出舒适区,向肝脏、胰腺等复杂腹腔镜手术进军。1998年他们开始尝试腹腔镜肝切除,2005年完成中国首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和首例腹腔镜十二指肠手术。“这两个高难度手术,奠定了我们在国内的地位。老师帮我们找到了方向,尊师重道不仅是誓言,也是前行的动力。”
七年磨一剑
“医者技贵于精。” 虞洪常以古语自勉。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成为中国最好的肝胆外科医生。2005年完成首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后,他发现手术仍不成熟——开放手术比例高,多数病人无法适用腹腔镜。
“我连续七年在年终总结里写:要攻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七年里,他不断优化细节:精准控制切肝出血,打磨手术技巧,直到绝大多数右肝肿瘤病人都能适用腹腔镜,中转开放手术率、出血率、并发症率大幅下降。“对器械依赖度低,就意味着对医生技术要求更高。”他说,精细与熟练,藏在每一次持刀的手稳里。
把病人利益放在最先
“不能为了微创而微创。”这是虞洪常对团队说的话。2014年,一位40岁肝硬化患者求诊,剩余健康肝脏体积极小。团队尝试用“蔡氏两步切肝法”,期待通过血管控制让肝脏增生后完成二期手术。但因肝硬化严重,肝脏始终没有增生。“我陪着他夫人和孩子掉眼泪,那种无力感终生难忘。”
这次经历让他深刻反思:“明知道成功率低,就不能因病人执着或自己想尝试而冒险。”更推动他向医院提议开展肝移植。2017年,邵逸夫医院拿到肝移植资质,“一手微创,一手移植,才能救更多人。”他说,外科医生最怕听到“手术很漂亮,但病人没了”的话。病人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传灯引路:真诚与担当的传承
面对年轻医生,虞洪常将“真诚担当”挂在嘴边。真诚是对病人掏心窝子的实在,“不能像出考卷似的给ABCD让病人选,要告诉他‘如果是我家人,我会选这个方案’。”这份坦诚会让患者在迷茫中找到依靠。
担当则是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三级医院的医生,就该冲着复杂疑难去”;他更教后辈直面医学的不确定性:“病人是用生命帮我们积累经验,必须要让后来者不再重复同样的教训。每个病例都要复盘,成功里找可精进的细节,失败中汲取前行的智慧。”
在他推动下,MDT多学科会诊模式落地生根。“一名医生的判断有限,团队讨论出的方案才更稳妥。”这种集思广益的决策模式,既让患者感受到被全心守护的踏实,也让年轻医生学会用集体力量托举生命。
从医三十余载,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尊师重道早已融入血脉,而新时代的使命更让他清醒:“既要守着对生命的敬畏初心,也要带着终身学习的热情追赶科技浪潮。”手术刀划开的是病灶,缝合的是希望,支撑这一切的,始终是“言”出必行的信念,和“行”胜于言的坚守。
策划出品
记者 李然 郝梦晗
设计/制作 郝梦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