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7月21日至27日,由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2025华西神外学术会议暨神外学术周”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神经外科及神经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颅底外科、脑胶质瘤、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等亚专业展开深度学术交流,搭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医研企协同创新。
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刘艳辉教授发表了题为《胶质瘤术中边界识别辅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报告。报告指出,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胶质瘤因其浸润性生长的特性,手术边界的精准识别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世界性难题。刘艳辉教授强调:“手术是脑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当前多种共识与指南都支持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但以往的术前术中影像评估可能要做多次连续的评估,才能不断地靠近真相,贴近边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刘艳辉教授发表专题报告
刘艳辉教授认为,要实现最大程度安全切除,手术的关键在于精准识别肿瘤与非肿瘤,做到该切的“片甲不留”,该留的“秋毫不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些技术手段去支撑。为此,目前的手术策略为多种技术和理念整合,以期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刘艳辉教授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领先的术中边界识别技术,包括术中荧光成像、冰冻病理、快速分子检测、荧光导引、拉曼光谱、皮层脑电检测等技术,其中术中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EndoSCell®被视作一项新兴的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
“常规的外科显微镜无法观察微观细胞层面,而EndoSCell®最高可以放大至1280倍,让外科医生直接术中看到细胞核形态、细胞密度,进而识别肿瘤细胞,让手术决策更有信心和把握。”刘艳辉教授表示。
刘艳辉教授评价道:“这些技术在以往看起来可能有些异想天开,现在却都已进入了临床工作中,综合应用可以让外科医生做得更多更细,让手术更精准。”随即对相关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展示。在一例右侧额顶叶侧脑室胶质母细胞瘤(GBM)手术案例中,EndoSCell®成像与HE病理结果对比显示高度一致性,且图像清晰直观,肿瘤细胞的核异型性、分布密集等特征一目了然。
会议期间,众多专家莅临树突精密展台体验EndoSCell®技术演示。多位专家表示,这项创新技术操作简便,能够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对提高手术质量、保护神经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神经科学领域的临床及学术盛宴,更展示了中国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EndoSCell®等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为脑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