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年两次”为HIV高危人群筑长效防线
首页> > 正文

“一年两次”为HIV高危人群筑长效防线

来源:光明网2025-07-29 16:15

  2025年7月25日,全球同类首创、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正式落地。这一具有突破性机制和长效防护能力的创新药物,实现了与全球几乎“零时差”的同步可及,为我国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提供了新利器,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HIV防控格局向多元化迈进。

  HIV仍是当前全球及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它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一旦感染,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若未及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可能发展为艾滋病(AIDS)。不过,随着我国综合防控策略不断优化,HIV防控已取得显著成绩。

  长期以来,HIV防控策略经历了从以“行为干预”为主,到“行为 + 药物”结合的演进。暴露前预防作为重要的药物预防手段,已成为全球主流的综合预防措施之一。

  暴露前预防,是指未感染HIV的人在发生易感染HIV行为之前,服用特定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它就像在人体内提前设防,一旦出现HIV暴露,药物能直接拦截和控制病毒,阻止感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解释道:“治疗是与病毒对抗的持久战,而预防是伏击战,能阻击刚接触人体的病毒,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目前,医防融合是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核心原则。然而,社会普遍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很多人总认为HIV离自己很遥远,从而忽视预防。实际上,我国HIV新发感染防控仍面临挑战,且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2024年我国新报告感染者已达10.2万例,占全球新发感染的7.8%。一旦感染,患者将面临终身抗病毒治疗的身心负担。因此,以预防为主,通过科学防控避免感染才是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根本之道。

  目前,HIV疫苗的研发道路依然漫长,暴露前预防仍是现阶段不可替代的防控支柱。作为降低高风险人群HIV新发感染的有效手段,暴露前预防被《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列为针对高风险人群的重要干预策略之一。《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 - 2030年)》也明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总方针,提出降低新发感染、减少相关死亡、维持低流行水平的目标。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每日服药模式难以长期坚持,很多人用过但最终放弃,甚至知道但从未使用,这也让PrEP的普及面临挑战。

  相比目前获批的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Lenacapavir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长效方案”。它每年仅需给药两次,药物会在体内缓释,维持高效的抗病毒浓度,形成长达半年以上的保护屏障。

  张福杰教授形象地比喻其作用机制:Lenacapavir能够直接与HIV衣壳蛋白质亚基结合,像精准的“病毒拆弹专家”,阻断病毒复制的关键步骤,如阻止病毒组装和释放,从而实现预防HIV感染。以前的药物更多像是“守在门口”,而Lenacapavir则是“门、走廊和客厅”都安排了哨兵。此外,作为创新的衣壳抑制剂,Lenacapavir与其他现有药物不存在已知的交叉耐药性,这意味着面对现有的一些耐药病毒株时,它同样有效。

  需要明确的是,Lenacapavir是HIV长效预防药物,而非预防性疫苗。张福杰教授表示,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问世,长效预防药物不会像疫苗那样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是通过在人体内提前“放置”能够长时间维持特定浓度的药物,在之后的保护期内阻止病毒入侵,预防疾病。

  Lenacapavir不仅作用机制独特,而且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展示出超越以往的保护效力。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的PURPOSE 1与PURPOSE 2两项全球三期临床研究,覆盖了不同性别与风险人群。研究结论一致显示,在“一年两针”方案下,超过99.9%的受试者HIV检测持续阴性,展现出其卓越的有效性,成为现阶段预防效果最为卓越的方案之一。正因如此,Lenacapavir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24年度科学突破”之首。

  对于高风险人群而言,Lenacapavir的优势不仅在于有效性,更在于显著降低了频繁服药带来的心理负担,避免了药物暴露引发的隐私风险,也避免了因漏服或停服而导致预防失败。它尤其适用于担忧服药行为被家人、伴侣或同事发现,或因生活作息不稳定而难以坚持每日用药的人群,为其提供了一种长效且隐私保护性强的防护选择。

  预防HIV感染的核心措施包括避免HIV感染高风险行为、及时采取医学干预等。从每日口服药物的普及到长效方案的引入,我国正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HIV防控网络。

  目前,每日口服PrEP药物是主流预防方案之一,为我国高风险人群提供了可靠的保护。我国已批准达可挥®和舒发泰®两种每日口服的PrEP药物。随着Lenacapavir在海南博鳌的落地,有需求的人群将获得更便捷、高效的预防新选择。

  然而,目前我国PrEP的认知率和使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少高风险人群依然面临信息获取不畅、服药隐私顾虑、社会偏见等现实阻力,即便已有药物可选,依然有很多人“知道但犹豫、想用但放弃”。作为一种革新性的长效预防药物,Lenacapavir可以极大缓解这些现实焦虑,提高用药便利性,让高风险人群几乎不需要改变生活节奏,同时利于隐私保护。如今,在多元化的暴露前预防选择下,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医生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暴露前预防方案。

  防控HIV绝非单靠一种药物就能实现,它需要多种预防手段配合。张福杰教授提醒,暴露前药物预防作为HIV综合预防策略的一部分,应同时结合更安全的性行为,包括使用安全套,以降低通过性行为感染HIV的风险。Lenacapavir作为高效的“生物盾牌”,能大幅降低感染HIV的风险,而安全套则是不可或缺的“物理屏障”,能同时预防HIV、梅毒、淋病等多种性传播感染,组合使用能获得更为全面的防护。

  如今,创新药物不断引进与应用,后续的关键挑战在于如何提升其知晓率、接受度和使用率。这需要公众认知提升、临床医生教育深化、医保政策支持与社区动员协同发力,缺一不可。张福杰教授指出,日常生活中的多性伴性关系、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针具/注射器等,都可能增加HIV感染风险。除了传统的行为学干预,创新的药物预防方式也提供了一种新的防艾选择。一般人群及高风险人群都应提高防艾意识,个体结合自身需求利用好创新药物,从而做到更全面、更科学、更自适的健康防护。随着越来越多创新药研发和临床证据的积累,相信全球HIV防治工作将迈向新阶段。(郑洁)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可能有甲醛!这种东西别囤在家里了

  • 暑期脊柱侧弯就诊量上升 严重者影响心肺功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