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别盲目吃抗生素 小心“ICU隐形杀手”
首页> > 正文

别盲目吃抗生素 小心“ICU隐形杀手”

来源:人民网2025-07-17 18:55

  细菌耐药是当前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是医院感染中“最棘手”的超级细菌之一,对多数抗生素耐药,而且严重威胁重症患者。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ICU主任、多脏器衰竭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曼教授做客“人民好医生”科普直播间时介绍,“超级细菌”并非某一种细菌,而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的细菌。这类细菌因多重耐药性治疗难度大、致死率高被称为“超级杀手”,严重威胁重症患者健康。

  鲍曼不动杆菌是常见院内感染致病菌 耐药情况严重

  超级细菌不是生来就存在的,它也是从普通细菌衍生而来,而其中滥用抗生素可能就是导致它能够一步一步长成超级细菌的原因之一。对此,黄曼提醒,日常就诊治疗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据介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多重药物耐药的病原体,通常会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它们的“超能力”来自进化出的多重防御机制:“穿外套”,形成生物膜阻挡抗生素靠近靶点;“学解毒”,分泌酶分解抗生素;“装泵机”,用外排泵将抗生素排出体外;“传秘籍”,耐药基因在细菌间快速传播。

  黄曼介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是超级细菌中的“佼佼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紧急优先病原体的清单里面,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是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CRAB检出率高达77.8%;其次是传播力强,在医院床栏、呼吸机、水槽等环境中长期存活,通过接触传播,不仅病人和病人之间传播,也可以在医院和医院之间传播;再次是对高龄、患有基础病或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这类细菌感染导致的感染性休克或者说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非常高;最后是治疗选择少,对碳青霉烯类(高级抗生素)耐药,常规药物基本失效。

  应对鲍曼不动杆菌要早识别 选用合理方案和有效抗生素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一个时间敏感性疾病。越早地识别它,越早地用有效的药物医治,是把死亡率降低的一个重要方式。”黄曼表示,作为医生,首先要知道是什么病原体在人体哪个部位发生了这种感染,判定其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去应对它。治疗早期用的抗生素是比较广谱的,一旦明确致病菌,就会选择更精准的药物。对于累及多器官感染的重症患者,药物种类、剂量选择还要考虑器官敏感性、患者承受力等,需综合考量。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是多重耐药菌,这种多重耐药菌意味着现有的抗生素能够选择的就比较少,很多药物都已经没有用了。黄曼认为,临床亟需加强抗生素的研发,需要有新的药物、新的武器出来,创新药物对应对这些超级细菌包括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是非常重要的。

  黄曼通过一例真实病例的抢救过程介绍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全过程。一位60岁男性患者,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历经6个月辗转全国多家医院治疗无效。转入浙大二院时,患者多器官衰竭、凝血功能紊乱、神智清晰但需服用镇静药,呼吸道及血培养同时检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念珠菌,患者免疫力几近耗竭,器官功能无代偿空间,可治疗的空间很小。6个月的治疗几乎用尽现有抗菌药物库,既往多药联合方案均告失败。幸运的是用新的技术手段去帮助识别了致病的“主凶”——血源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之后果断应用新型抗菌药物。同时,通过生命支持体系全程护航,第60天患者转出ICU,进入康复阶段。

  日常切忌盲目服用抗生素 应对鲍曼不动杆菌威胁重在预防

  黄曼表示,一些老百姓因为发烧就自行服用抗生素,这种方式非常不合理。抗生素应该到医院正规开处方使用。很多时候发烧不一定是感染,即使是感染也不一定是细菌引起的,可能是病毒,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发烧都要用抗生素的。首先要诊断分析是不是感染,是不是细菌感染,才能选择正确的药物。

  应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在内的超级细菌带来的感染疾病威胁,需要积极预防。重症患者,尤其是使用了ECMO治疗支持的病人更是要重视预防。作为医务人员,患者到医院后,因为不知道它是不是耐药菌,不知道它是什么病原体,首先要做抢先隔离,避免传播。直到确认不是超级细菌的时候,才能解除警报。

  同时,自然界细菌非常多,有些人从出生可能就感染过,但并没有发病,或者它就跟我们人体长期共存,很多病原体都是如此。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勤洗手,流感季尽量保持社交的距离,戴口罩,尽量避免、少去一些人群多的地方。

  黄曼最后再次提醒大众,不要感冒了就盲目服用抗生素,要由专业人员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而后对症治疗。同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虽然凶险,但是专家们一直在积极应对。从快速检测技术到新型抗菌药物,从精准预警到全民防控——科学认知+合理用药+社会协作,终将压制这个“ICU隐形杀手”。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纸张过白过黄都伤眼!速看作业本选购指南

  • “学步鞋”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