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丽水学院立足地方本科高校实际,深度融合国际先进护理教育理念与区域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改革及文化育人实践,探索“国际理念本土化、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评价立体化”的能力导向式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路径。
国际理念本土化
丽水学院依托2014年以来与瑞典耶夫勒大学开展的护理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一批国家、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系统性转化“成果导向教育(OBE)”、“基于能力教育(CBE)”、“反思性实践”等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结合《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区域卫生服务需求,构建“国际理念本土化-教育模式系统化-区域需求适配化”三维协同机制。通过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人文浸润”的人才培养路径。
课程体系模块化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素养提升能力为导向,打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架构,通过重新整合和优化课程设置,重构了“通识思政+专业基础+核心能力+发展模块+渐进实践”的“模块化+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早期持续临床接触+科研社会双线浸润”,强化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利用“课间临床见习+毕业临床实习”,持续学生临床接触;通过“基础技能(模拟人训练)——综合情境(高仿真病房)—— 真实场景(社区/三甲医院轮岗)”渐进式实践,加强学生专业通用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素养提升能力的培养;以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通过“科研导师制+临床问题导向课题”机制,推进学生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实现科研社会双线浸润。
教学评价立体化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导向,建立“两面三线四主体”多元化立体评价机制,实现“全周期跟踪、多维度覆盖、动态化改进”的目标。“两面协同”拓宽评价维度:校内由教学委员会制定评价标准,督导组监控教学过程,聚焦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校外联合用人单位考核临床实操能力,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毕业生职业发展追踪,精准对接区域行业用人需求;“三线并行”强化质量闭环:以教学管理线规范评价流程,质量监控线动态分析教学效果数据,社会反馈线收集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三线数据联动驱动能力培养靶向提升。“四主体联动”刻画能力画像:通过学生自评反思学习成效,教师专家点评把脉综合素养,用人单位考核验证岗位适配度,监测机构追踪评估职业发展潜力,四维数据汇聚生成“知识—技能—素养—发展”全周期能力雷达图,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依据。
丽水学院护理学专业通过能力导向式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综合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来,毕业生执业护士考试通过率为100%,就业率98.4%,用人单位对丽水学院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达96.1%,对毕业生临床思维、沟通交流、临床决策等能力评价满意度达91%~100%。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专业能力优秀、实践动手能力强”。学生获全国和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奖12项;获全国、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及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10项;获省级及以上大学生护理技能竞赛金奖11项、银奖6项、铜奖3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助力了专业的成长。护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护理学系教师党支部被评为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丽水学院医学院 吴松泉 高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