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拓展医学的疆域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拓展医学的疆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19 10:35

  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到GPT-4会诊系统,不论是作为医生助手“上岗”,还是赋能医疗器械研发、智慧医院管理,AI正在从“工具”跨越到“伙伴”,特别是在医学领域的诸多创新实践,更为广大患者特别是慢病患者带来福音。

  如借助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等设备,可实时采集慢病患者的多项生理数据,如心率、血压、运动数据等,为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病情监测资料;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得以深度分析与挖掘,医生能更精准地评估病情风险、治疗效果,预测疾病走向,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建议、运动指导、心理干预等,同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短信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和复诊等;医生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提高医疗效率……

  在此基础上,不少医院还开发了数智化慢病大数据管理平台,这日渐成为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健康管理精细化的重要力量。比如一些医疗机构采用专业的慢病专科随访+AI随访系统,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对建档的门诊和出院患者进行分级随访管理,实现精准随访。如此,社群中的各个角色就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精准干预和帮扶,疾病控制不佳的患者会得到更强的干预。而且,系统也会长期追踪患者接受干预后的行为,确保认知教育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改变,最终带动疾病向好发展。如南京中医院打造的智慧慢病管理平台,融入了中医体质辨识、辨证论治等核心理念,借助大数据分析、远程服务系统等智能化手段,能够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动态调整健康管理方案,涵盖膳食指南、运动建议和心理干预等。

  可见,能精准识别高风险人群的AI,不是在替代医生,而是拓展医学的领域,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向更积极的“早预防、早干预、早见效”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I赋能医学潜力巨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综合施策加以应对,包括打造慢病管理混合服务模式,实现线上就诊咨询和线下实体检查优势互补;鼓励医疗机构参与数字化慢性病管理系统建设,形成在线与实地、专科与全科相结合的医疗资源共享格局;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数智化能力与水平;等等。

  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及时修复系统隐患,明确数智化医疗数据的收集、使用和保护规范,为数字化慢性病管理的便捷、合规提供技术助力。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浙江嵊州下王镇卫生院就利用AI技术自动检查识别病历、药方、单据等,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其开通的医保“刷脸付”功能,得益于“人脸识别+实名+实人”AI安全核验技术,患者在就诊缴费时,只需在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前进行人脸识别,系统便能迅速完成医保结算。不仅确保了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也为患者带来了更便捷的就医体验。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AI+”应用创新发展。笔者认为,AI与医学融合,短期是学习探索,重点是构建学习与教育体系,明确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定位与应用逻辑,开展场景化试点;中期是深化应用,通过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全场景融合,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应用范围,并取得系统化的实际经验;长期是形成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的新生态,覆盖科研、临床、管理全链条。

  无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的治理框架。这其中,须确保医疗决策权始终在医生手里,通过多系统交叉验证、算法迭代和数据质量优化,进一步提升AI辅助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具体来说,可统筹算力、语料库等数字基建,通过导诊服务先行先试、核心诊疗严格测评等方式,推动“技术—场景—人才”协同发展。

  (作者:陈鸣声,系南京医科大学数智技术与健康治理实验室教授)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年轻人“囤健康”看消费潜力

  • 食养药膳被纳入400余个中医诊疗方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