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维创新,开拓心理育人新境界
首页> > 正文

多维创新,开拓心理育人新境界

来源:光明网2025-05-16 09:38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内容。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紧扣“三全育人”理念,探索“浸润式”心理育人新模式,从“被动应对问题”向“主动预防发展”转变,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构建“监测-预警-干预-反馈”闭环系统,以多样化方式延伸心理育人触角,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凝聚多元主体合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注重心理育人全员的参与性、全过程的衔接性、全方位的实效性,构建、完善、充实心理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全域覆盖,构建预防体系​

  学院以理念创新提升心理育人服务水平,打造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场域。构建了“宿舍-班级-教室-网络”四级预警网络,实现了校园空间的全方位覆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宿舍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开展宿舍互助活动,构建“他助+自助+互助”支持模式,优化宿舍人际关系。班级层面,心理委员发挥着“一线观察员”的作用,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网络空间方面,学院引入瑞格测评系统,实时分析学生在校园网络平台上的言论和行为数据,精准识别潜在的心理危机信号,如频繁发布消极言论、异常网络行为等,把握危机干预敏感时段,确保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干预。​

  不仅如此,学院还将积极心理学深度融入专业课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学院还开发了特色课程群,结合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心理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如在农学专业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待农业生产中的困难与挫折。在讲解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种植技术时,引入“成长型思维”概念,鼓励学生将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问题视为成长机遇,培养学生坚韧乐观的品质。

  全程贯通,强化干预机制​

  为了实现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精准管理与有效干预,学院建立了“等级档案”管理制度,依据学生心理状况分为D(心理健康)、C(轻度心理问题)、B(中度心理问题)、A(重度心理问题)四级,并针对不同级别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D档案学生通过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活动及获取知识资料,保持良好心理状态;C档案学生由辅导员定期谈心,关注心理动态;B及以上档案学生则由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制定专属干预方案,必要时联合医院等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同时,学院创新组建“朋辈导师+专业咨询师+行业心理导师”三维辅导团队,整合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心理支持,强化校医、家校、校社协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朋辈导师由经过专业培训、心理素养良好的学生担任,从学生视角出发,了解其朋辈支持圈,深入了解学生的朋辈支持圈,明确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需求、困惑与偏好。以亲身经验给予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强化朋辈支持力量,让学生在校园里构建起更为紧密、健康且富有活力的社会网络,

  全员协同,凝聚育人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协同合作。因此,构建一支专业心理育人队伍,实现服务关爱全员化。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对心理问题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学院搭建家校医协同平台,构建家庭、学校、医院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三方沟通会议,共享学生心理状况信息,共同制定干预方案。家长在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向学校反馈异常情况;学校将学生在校表现告知家长,并提供专业指导;医院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诊断和治疗,建立起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形成分层递进、优势互补的心理育人网络。

  同时,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建立全程化心理档案,进行重点辅导,跟踪记录,做到数据清,情况明,对策准,使心理教育工作朝着系统性、连续性的状态发展。注重心理咨询服务、转介、跟踪反馈制度,提升服务能力。

  突破传统模式,激发心理资本活力​

  学院突破传统心理咨询局限,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以形式创新提升心理育人教学质量,将工作重心转向学生心理资本开发,借鉴“正向偏差”理论,挖掘学生乐观、坚韧、创造力等优势潜能,助力学生构建强大心理资本。

  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枢纽,统筹全局、整合资源,通过开展积极品质发现工作坊、成功案例分享会、团队合作挑战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并学会运用优势应对问题和挑战。还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评、个案追踪等方式开展实证研究,形成多维度、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数据库,结果表明参与心理资本开发活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抗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均得到显著提升。

  借助前沿科技,创新心理干预手段​

  学院在金综楼一楼建立心灵驿站,心灵驿站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和进行自主心理测评的场所,心灵驿站分为休闲区域和心理测评区域,通过构建“一站式”心理服务,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心”服务,更为学院建设注入了“心”动能。在心理测评区域,通过心率变异分析仪等心理健康检测设备,运用先进的电生理技术与独有计算机统计技术,反映人体精神压力状态,更好地满足我院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帮助更多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我院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水平。这种自主性、私密性更强的干预方式凭借独特的体验感和互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融合文化资源,深化心理育人内涵​

  学院将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融合,深入挖掘其中关于修身养性、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理念,创设“心灵茶叙”等文化心理载体。在“心灵茶叙”活动中,学生围坐品茶,结合朱子文化经典语句,分享心理感悟和生活困惑。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强化文化认同,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心理力量,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支持,不仅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增强课堂参与感,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培育阳光心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

  展望未来发展,开拓心理育人新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学院将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搭建社会支持平台,深化实践教育等综合手段,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学校三全育人全链条中,构建全方位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防护围栏。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实践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中锻炼心理素质,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陈树烜,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食养药膳被纳入400余个中医诊疗方案

  • 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发布《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