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暮春时节,绿肥红瘦、春意阑珊,然而美好春光下也潜藏着一些皮肤健康的“烦恼”。随着春季各式花卉的绽放,空气中花粉浓度升高,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皮肤也常受其累,出现皮炎、湿疹等。
在这些常见的皮肤问题中,手部湿疹尤为值得关注。这是一种手部的炎症性皮肤病,开始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还可能发展成糜烂、皲裂等情况,如果手部湿疹的病程超过3个月,或每年复发至少两次,那就可以判断为慢性手部湿疹。慢性手部湿疹的主要症状是瘙痒和疼痛,临床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汗疱疹、角化型湿疹、指尖湿疹等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建中教授指出,手部湿疹的病因复杂,主要可归纳为刺激和过敏。日常接触的肥皂、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可能直接刺激手部皮肤,一些特定职业人群如医护人员、理发师、建筑工人、家庭主妇等由于频繁洗手消毒、接触染发剂、水泥、洗涤剂等刺激物,有较高的患病风险;而过敏体质的人群则更容易因外界的过敏原引发局部免疫反应,皮肤屏障功能被破坏,从而形成手部湿疹的表现,如皮疹、痒、裂口、起水泡等症状。
许多人可能认为手部湿疹只是“小毛病”,但张建中提醒,手部湿疹不容小觑,严重时可让人失去劳动功能。“我见过一个患者,双手加起来有52个肉眼可见的裂口,稍微动一下就出血,非常疼。还有很多患者是手指末端或侧面起密密麻麻的小水泡,非常痒。”从全球来看,每20人中就有1人每年受到慢性手部湿疹的困扰,痒和疼痛影响着大量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也非常需要关注与重视。
针对手部湿疹的治疗,张建中强调了遵医嘱的重要性。治疗以外用为主,包括外用药物和保湿润肤剂的合理使用。此外,患者需配合医生,坚持进行治疗。手部湿疹的治疗至少需要坚持半年以上,当没有皮疹等症状时,用药的频次可以减少。刺激引起的手部湿疹,去掉刺激源后相对容易治疗,但过敏反应则与患者体质相关,需长期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还没有专门针对慢性手部湿疹的治疗药物获批。张建中表示,慢性手部湿疹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诊断与治疗存在一定挑战。目前的传统疗法普遍存在局限性,仅能短期控制症状,不适合长期管理,也期待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更安全有效的新药上市,为医生增添“武器”。
除了规范治疗,积极预防对于控制手部湿疹也同样重要。张建中建议,平时应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如清洁剂、消毒剂等;如果必须接触,平时注意戴好手套;每次洗手后要立即擦干,并涂上润肤剂或护手霜,保持手部皮肤滋润;洗手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过大的香皂或肥皂等。工人、护士等容易发生手部湿疹的人群,平时更应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