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暮春或深秋时节,微风细雨绵绵,漫天飞絮肆虐,花粉尘螨交织,你是否因为出现鼻涕、喷嚏、咽痒、频繁咳嗽、甚至呼吸不畅,就认为自己患了咽炎或者感冒?如果发现以上症状,请务必警惕,这也可能是哮喘的“信号”!
黄女士的“呼吸新生”
58岁的黄女士在3月底外出郊游,回到家后突然开始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就自行服用了感冒药,但并未缓解。第二天晨起后,症状突然急转直下:开始剧烈咳嗽,喘息不已,声音如同“拉风箱”,夜间靠坐在床头仍然感觉呼吸困难,黄女士意识到情况不对,急忙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对其进行肺功能检查,发现有小气道功能异常,FeNO高达152ppb(FeNO正常水平<25ppb),过敏原检查发现花粉和猫皮屑过敏,诊断为过敏性哮喘。即刻予吸入式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口服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遂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就诊。林琳主任接诊后,对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认为黄女士仍处于哮喘急性发作期,辩证为痰热蕴肺证,中药汤剂采用定喘汤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同时辅以针刺以及院内制剂丸对天突、大椎等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后,患者自觉“喘”、“憋”、“闷”的症状明显减轻。回家后,黄女士遵循医嘱,每日煎服汤药,规律使用吸入剂,配合针灸、穴位敷贴,她渐渐感到呼吸顺畅,夜间咳嗽加重的症状逐渐消失,痰色从黄稠转为清稀。两周后来复诊时,黄女士气色好转,气息平稳,肺功能检测恢复正常,FeNO也下降至44ppb,较前FeNO下降2/3,急性期症状也基本得到控制。林主任再次调整中药方,叮嘱患者继续服用两周,并规律使用吸入剂,避免接触花粉,外出佩戴口罩。黄女士感激不已,表示会继续遵循医嘱,注意日常防护。
元代朱丹溪说:“哮喘专主于痰,伏藏于肺”。痰,就是所谓的“宿痰”、“老痰”、“顽痰”,既是一种有形之痰,也是一种无形之痰,是发病潜在的“夙根”,有寒痰、痰热之分。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阳气,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治疗时应当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中药就是“慢郎中”,但是对于哮喘急性发作,中医药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从黄女士的病例中,林琳主任在急性期通过及时的针刺和穴位敷贴,当场能够改善大部分急性症状,再通过汤治并举,先“破痰”后“平喘”,两周内基本上能够恢复到一种很低的发作水平,避免肺功能持续受损。后续缓解期,龙华医院通过夏季的冬病夏治以及冬季的膏方,以“治本”为主,补益肺脾肾,能够显著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复发,降低激素的依赖性。
龙华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袁媛主任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实现1 + 1 > 2的治疗效果。西药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也存在一定的耐受性和副作用;中医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方法,能够调理气血、化痰止咳、减轻气道炎症,从整体上调理机体的内外环境,打破“发作——用药——再发作”的恶性循环,为过敏性哮喘患者提供“祛邪不伤正”的治疗方案,更是从根源上减少气道痉挛,实现“标本兼治”的长效控喘,好似给患者撑起一把“呼吸自由”的保护伞,让哮喘不再是束缚患者生活的枷锁。
过敏性哮喘:不容忽视的“无声危机”
过敏性疾病已被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列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近30年,其发生率增长约3倍。WHO统计数据也显示,全球哮喘患者总数超过3亿,其中,超过50%的哮喘患者伴有过敏性疾病,我国哮喘患者总数超过4500万。过敏性哮喘是哮喘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由过敏原(如花粉、柳絮、尘螨、宠物毛发、霉菌等)引发的慢性气道炎症,具有反复性和季节性。简单说,过敏性哮喘就是肺部气道(空气进出的“管道”)对某些东西过分敏感,遇到刺激就“发脾气”,导致气道发炎、变窄,甚至痉挛。罪魁祸首通常是过敏原,也就是花粉、尘螨、宠物毛发、霉菌,甚至冷空气或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所以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中招。
过敏性哮喘有哪些“信号”?
若出现以下症状,请高度警惕!
不明原因的顽固性干咳伴咽痒、或刺激性呛咳阵发性发作、鼻塞、流涕、喷嚏。
明显的哮鸣音(发出“吼吼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
规范化治疗:双管齐下
急性发作期:西药联合中草药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针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等。
缓解期:中药汤剂、西药规范化使用、冬季膏方、冬病夏治等等。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疑似哮喘的症状,请务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规范对症治疗。
平时防护怎么办?
远离过敏原:春天花粉、柳絮多时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家里用空气净化器,勤洗床单防尘螨。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潮湿长霉菌;远离刺激气味(如香水、烟雾);养宠物也要三思。
中药调理:可咨询中医,通过中药、针灸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减少复发。
穴位保健:每天按揉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旁)、合谷穴(手虎口),每次5分钟,疏通气道。
健康生活:戒烟限酒,少吃辛辣油腻食物;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增强肺功能。
饮食调养:多吃清肺食物,如梨、百合、银耳,少吃生冷食物以及芦笋、竹笋、海鲜等发物。
起居有度:早睡早起,避免冷空气刺激,外出注意保护脖颈。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打八段锦或练呼吸操,缓解压力,防哮喘发作。
定期检查:每3-6个月查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泽佳 林琳 章怡祎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