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学补钙很重要,掌握方法是关键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补钙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钙是人体内最丰富也是最重要的常量矿物质,占人体重量的1.5%-2.0%,成年人体内含钙量达1200g,其中约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约1%的钙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钙作为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对骨骼、牙齿健康及神经肌肉功能至关重要。如何科学补钙?专家结合最新研究提出建议,帮助公众远离骨质疏松风险。
一、饮食补钙:天然来源是首选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800-1200毫克,青少年、孕妇及中老年人需求更高。日常饮食中,可通过以下食物高效补钙:
- 乳制品:牛奶、酸奶、奶酪含钙量高且吸收率优,每日300毫升牛奶可提供约300毫克钙。
- 深绿色蔬菜:荠菜、苋菜、菠菜(焯水后)富含钙质,同时补充维生素K促进钙沉积。
- 豆制品与坚果:豆腐、豆浆、黑芝麻、杏仁等植物性钙源,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
- 鱼类海鲜:沙丁鱼、虾皮等含钙丰富,但需注意钠含量。
二、科学搭配:提升钙吸收效率
“补钙≠吸收”,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关键。建议:
- 每日晒太阳10-15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 膳食中添加深海鱼、蛋黄或强化食品;
- 避免高盐、咖啡因及草酸(如浓茶、菠菜未焯水)干扰钙吸收。
三、合理补充剂:按需选择,避免过量
对于饮食不足或特殊人群(如绝经后女性、老年人),钙剂可作为辅助。专家提醒:
- 优先选择碳酸钙(随餐服用)或柠檬酸钙(适合胃酸缺乏者);
- 单次剂量不超过500毫克,分次补充效果更佳;
- 长期服用需监测血钙及尿钙,防范结石风险。
四、运动助力:激活骨骼代谢
研究表明,负重运动(如步行、跳绳)能刺激骨细胞生长,提升骨密度。建议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与补钙形成协同效应。
专家呼吁:补钙需贯穿全生命周期,结合个体差异制定方案。公众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早筛查、早干预,筑牢健康“脊梁”。作者:(山西白求恩医院郭美燕、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