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9日,国家“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核心成果——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在合肥成功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刘同柱,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讯飞医疗总裁陶晓东、执行总裁鹿晓亮,深圳市爱宝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锡锋,中国科大-讯飞医疗数字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郑雪瑛等领导专家共同出席见证, 该成果标志着安徽省在慢病防治领域首次实现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正式迈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国家队”行列。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的核心成果,该项目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统筹推进,翁建平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联合讯飞医疗、深圳爱宝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学研机构协同攻关。 项目聚焦1型糖尿病诊疗痛点,通过整合多模态数据与临床经验,基于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X1,构建覆盖筛查、分型、治疗及管理的全链条数智化防控体系,为全国慢病管理提供了“安徽范式”。
项目首席科学家翁建平教授在开场主持中用几组数字,生动诠释了研究1型糖尿病的初心与使命。我国现有100万1型糖尿病患者,日均需进行7次血糖监测和4次胰岛素注射,但65%患者仍经历夜间严重低血糖,仅20%能达到理想控糖目标。基于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切关怀,翁建平教授团队15年来持续攻关,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创新,重构1型糖尿病“筛-诊-治-管”全病程管理闭环,为患者打造贯穿预防、干预、康复的全周期智慧化服务生态。翁建平教授表示:“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的发布,并非冷冰冰的技术突破,而是科技与人文的温暖相拥。”
致辞环节,葛均波院士表示,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1型糖尿病(T1D)尤为突出,其诊疗面临诸多痛点和难题,亟待打破学科壁垒,革新诊疗理念、技术和管理模式。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的发布,是人工智能赋能临床应用的关键一步;同时,他也强调了要在医学伦理等基础上持续探索创新,让技术发展真正为患者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