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2月22日,“中国颅内转移瘤协作组”(CLAIM)成立会暨首届宣武颅内转移瘤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108家医院肿瘤科、放疗科、神经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近17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颅内转移瘤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为患者赢得更多生存机会。
作为本次大会的亮点,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机器人(以下简称“ZAP-X”)正式发布。该设备系射波刀发明人约翰•艾德勒(John R. Adler)专为放射外科(SRS)优化而研发,凭借精准、高效、安全等显著的临床优势,ZAP-X正重新定义脑转移瘤精准放射治疗标准。
年发病超150万 脑转移瘤诊治现状严峻
脑转移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脑肿瘤类型,发病率是颅内原发良恶性肿瘤总和的10倍。根据2022年国家癌症报告,我国年新发恶性肿瘤482万。据报道,约25-35%的恶性肿瘤会发生颅内转移。以此推算,脑转移瘤年发病人数超过150万。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更为严峻的是,脑转移瘤预后较差,若不治疗,平均生存时间仅1~2个月,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还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应对这一严峻疾病挑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联合10家国内医院共同发起“中国颅内转移瘤协作组(CLAIM)”(以下简称“协作组”),旨在促进学科交叉与协作,通过优化和创新颅内肿瘤治疗技术,提升我国脑转移瘤诊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
协作组正式成立
作为协作组发起人、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表示,协作组将以“协作、创新、规范、共赢”为宗旨,通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制定诊疗共识、推广新技术新方法等方式,致力于提升我国颅内转移瘤的整体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医疗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赵国光院长致辞
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教授在介绍协作组工作内容时表示,此次协作组打破了传统一级、二级学科的学会,首次尝试涵盖肿瘤科、神经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多学科协作组,将通过规范脑转移瘤数据库、建立临床标准化流程及专家共识等方式,实现20-50万以上脑转移瘤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提高1-2个月的最终目标。
张鸿祺主任致辞
专为头颈SRS设计 开启放射外科新时代
放射外科(SRS)因具备定位精准、剂量集中、可有效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等技术优势,在有效控制局部肿瘤进展的同时,对神经认知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已逐渐成为脑转移瘤治疗中的重要方案。
在本次协作组成立大会上,专为头颈部SRS优化而设计的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机器人正式发布,该设备是世界顶尖神经外科专家约翰•艾德勒的创新研发成果。其独创双旋转轴结构,能实现数千个非共面X射线照射角度,极大拓展了放射外科技术的可能性。
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机器人正式发布
凭借对诸多现有核心技术的超越——等中心精度仅0.3mm,0.002%的超低准直器透漏射率,业界独家实时影像、剂量双重监控——ZAP-X正重新定义放射外科治疗标准,并在多发、复发等难治性脑转移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独特的完全自屏蔽设计还进一步突破了辐射屏蔽间对放疗设备的空间限制,降低了基建成本,使高精度SRS能够普及应用至更多临床场景。
在ZAP-X的发布仪式上,发明人约翰•艾德勒远程介绍了该设备的发明过程、技术优势及全球应用情况。ZAP-X成功打破了传统放射外科治疗面临的“不可能三角”局限,在治疗精度、速度以及对健康脑组织的保护上均实现了技术提升,希望为脑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ZAP-X的研发企业ZAP Surgical与百洋医药达成了全方位合作。会上,付钢董事长表示,百洋的企业使命就是以科技创新优化医疗场景,始终致力于推动具有显著临床成效的产品进入实际应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先进、高效的疾病诊疗方案,希望ZAP-X能够为脑转移瘤患者带来精准、安全的放疗新选择。
付钢董事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