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偏头痛,一种常见却极具破坏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正严重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这种看似“常见”的疾病,实则是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度失能性、高疾病负担等特点,可从工作、学业、社交等多方面严重影响患者,还可能伴随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21种共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
被低估的“头等大事”
偏头痛绝非普通的“头疼脑热”。偏头痛会导致患者失能(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数据显示,偏头痛患者每年生产力下降最多可达89.2天,且女性患者发病人数是男性的2.2倍,高峰发病年龄为35-49岁,正值职业黄金期与社会责任最重阶段,相当于每3个月便失去1个月的正常生活。
过去二十年,我国患者只能使用广谱止痛药等传统药物缓解头痛。首先,传统药物最大的问题是不规范使用会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即头痛慢性化,每月头痛天数在15天或以上。其次,有研究显示,我国有55%的偏头痛患者服用传统治疗药物后症状未充分的缓解,36%的偏头痛患者对曲坦应答不佳。最为重要的是随着对偏头痛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偏头痛与卒中、特别是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然而,传统偏头痛治疗药物对心脑血管系统存在不良影响。辉瑞中国偏头痛领域业务负责人陈晔表示:“存在上述问题的患者长期处于”无药可用“的状态,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需求“,正因为如此,辉瑞选择了偏头痛作为在中国重新开拓神经内科领域起点。”
陈晔 辉瑞中国偏头痛领域业务负责人
CGRP创新疗法突破传统局限:科学证据赋能精准治疗
CGRP是近年来发现的偏头痛治疗新靶点。以瑞美吉泮为代表的CGRP受体拮抗剂针对偏头痛病因发挥疗效,区别于广谱止痛药。另外,考虑到将近80%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时伴有恶心,服用片剂或胶囊有困难,甚至引发呕吐,瑞美吉泮采用“口崩片”剂型,舌下含服1分钟即被吸收,完美契合患者需求。
瑞美吉泮另一大特点是“一箭双雕“,即不仅快速、持久缓解头痛、恶心、畏声、畏光症状,还能够降低头痛发作频率。
瑞美吉泮相关临床证据均发表在国际学术顶刊上。特别是中国3期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Neurology》上,充分体现了学术界对瑞美吉泮临床数据质量的认可,基于这样的证据等级,《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年版)》对瑞美吉泮口崩片的证据评级及临床推荐等级是“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动诊疗体系建设: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在我国存在偏头痛患者就诊率低,医生正确诊断率低,规范性治疗率低三个突出问题”,陈晔指出:“在偏头痛领域,辉瑞不仅关注药物研发,还致力于推动诊疗体系建设,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当前,我国许多医院缺乏专门的头痛科,偏头痛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影响诊断和治疗。辉瑞积极携手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中国偏头痛规范诊疗体系建设,打造诊-治-管“的体系,支持构建创新疾病诊疗与管理生态。此外,辉瑞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与互联网医疗机构共建线上偏头痛中心,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优质服务新生态。通过数字化创新赋能,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辉瑞还积极开展疾病科普工作,携手偏头痛患者组织,如支持人口福利基金会开展大量公众科普活动,呼吁关注偏头痛的治疗和管理,减少疾病对健康及生活的沉重负担。通过这些努力,帮助更多患者建立科学管理偏头痛的理念,把握诊疗时机,改善预后,回归高质量健康生活。在提升患者对创新药物可及性方面,辉瑞积极探索创新准入、创新支付以及创新商保模式,提升患者的治疗可及性。同时,联动大健康合作伙伴,开展多层级创新合作,构筑偏头痛诊疗与管理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圈。例如,与大型连锁药店合力打造“偏头痛驿站”,为周边社群及患者提供疾病科普、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高品质和高价值的健康服务。
展望未来:持续创新与突破
据悉针对CGRP靶点,辉瑞还有5个临床前分子正在研发中,未来还将开拓更多适应症,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炎症免疫系统等,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此外,辉瑞中国还将引入鼻喷剂型的CGRP受体拮抗剂扎维吉泮,进一步丰富治疗选择。陈晔表示:“我们始终致力于改善中国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结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各方,推动偏头痛诊疗水平的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多创新药物和优质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