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月12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获悉,2025年,北京市将优化普惠托育政策,针对“小小孩”多元化托育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多样化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据介绍,2024年,北京市健全人口政策和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推进生育支持工作措施,推动托育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全市托位总数达6.7万余个,普惠托位增至3.1万余个,人口健康服务不断优化。加强“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成效显著,儿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41家医疗机构,7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全部开设儿科门诊,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占比超过96.7%。
此外,北京市加强母婴健康服务,深入实施区域母婴安全筑基行动;建成母婴友好医院20家,儿童健康友好社区164家;为百万名儿童开展疾病筛查,确定儿童五类疾病诊断评估机构16家,建立与各区对口转诊关系;将妇女“两癌”筛查覆盖面扩大至常住人口。
据统计,2024年,北京市常住孕产妇死亡率为0.69/10万、婴儿死亡率为1.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孕产妇死亡率达历史最好水平。
谈及2025年工作思路情况,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徐长顺介绍,2025年,北京将加强“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完善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推进出台生育补贴等一揽子支持政策。
同时,北京市将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推进61家市区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及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推广早孕关爱服务,开展“加速消除宫颈癌北京行”。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支持发展综合性老年医学特色医院,做好老年人重点病种全流程服务;建设不少于20家社区记忆门诊;完善医养签约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引导支持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老年护理中心。
徐长顺介绍,北京市将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区级覆盖率达到50%;进一步畅通基层预约转诊通道,市属医院全量门诊预约号源提前两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三级公立医院50%门诊预约号源提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研究制定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选优建设方案、稳步试点推广。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新建30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村卫生室全面一体化管理率达到70%以上。
今年,北京市将不断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开展“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加强儿科、精神卫生等专科建设,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心理)卫生门诊达70%以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支持康复护理等领域和特需医疗服务拓展,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帮扶提升医疗资源薄弱区服务能力。推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周末和夜间门诊、周末手术等服务。(全媒体记者耿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