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柳叶刀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多方探讨助力肥胖症防治
首页> > 正文

柳叶刀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多方探讨助力肥胖症防治

来源:光明网2025-02-06 16:52

  2025年1月16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重大报告“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正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布。报告提出了全新的基于证据的临床肥胖症定义,并首次将肥胖分为“临床肥胖症(clinical obesity)”和“临床肥胖前期(pre-clinical obesity)”两种状态,该定义和诊断标准解决了肥胖是否是一种疾病的持续争议,得到了全球75个医学组织的支持。

  目前在诊断肥胖症时,主要依赖体质指数(BMI)这一单一的身体测量学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临床肥胖诊断标准委员会主席、伦敦国王学院Francesco Rubino教授牵头,58位国际顶尖专家共同制定和审议,提出了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并建议采用一种更精细、更全面的诊断方法,列出了18条成年人临床肥胖症诊断标准和13条儿童青少年临床肥胖症诊断标准,以更准确地诊断肥胖症并降低误分类的风险。

  报告全球发布后,中国专家对报告表示支持并发表声明。1月17日的重要专家研讨会上,中国专家一致讨论得出意见,认为这份报告为全球肥胖症防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也为中国肥胖症防治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同时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肥胖症这一公共卫生挑战。

  多方探讨,共筑肥胖症防治新防线

  肥胖症,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多种慢性病的诱因,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其致死致残风险位列全国第六。据《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显示,我国超重与肥胖人群比例持续攀升,成年人肥胖症患病率高达16.4%,预测至2030年,这一比例或将激增至65.3%,带来高达4180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负担。

  面对严峻形势,公共卫生政策的优化显得尤为关键。将新定义的临床肥胖与单纯性肥胖相结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防控肥胖造成的危害,合理的将重点分别放在单纯肥胖和临床肥胖患者身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教授强调:“肥胖的防控需要多学科努力、多部门合作和政策支持。”她建议通过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落实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策略、推进防治融合,降低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医学界及社会各界对《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中“临床肥胖症”的新定义与诊断标准发布声明表示支持并积极呼吁。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指出:“该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证据的临床肥胖症以及临床肥胖前期的定义、诊断路径和治疗原则,明确了临床肥胖症是一种独立的慢性疾病,临床肥胖前期是一种肥胖状态的概念。基于此,二者有着不同的干预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明确的治疗决策依据,为政策制定与完善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新理念的提出,促使我们去审视和思考更多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则表示,以往以体重下降为终点的临床试验多在内分泌科开展,但未来,这种研究将拓展至与“临床肥胖症”相关的各个专业科室,如呼吸、心血管、骨科、神经内科等。这一转变意味着肥胖症的临床试验和治疗将不再局限于内分泌科,而是将更广泛地融入整个医疗体系。这一转变有望推动肥胖症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协同发力,让前沿研究成果惠及更多肥胖症患者

  当前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药物的商业化放量,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呈现出蓬勃增长的态势。这些创新药物以其独特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肥胖症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德赫兰强调:“历经百年,礼来始终与中国并肩,共同面对重大疾病挑战。在代谢性疾病日益成为公共健康负担的今天,我们承诺将携手政府和行业伙伴,通过我们创新的双靶点降糖、减重疗法,支持国家 ‘体重管理年’计划和慢性病综合防治计划的有效实施。我们的目标就是将全球首创疗法以更快的速度惠及中国百姓,为那些长期受到疾病影响的患者带来更健康、美好的生活,推动整个社会向 ‘健康中国’战略规划迈进,奔赴共同的健康愿景。”

  柳叶刀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国际肥胖症防治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专家强调,要将这一国际先进的定义和标准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特别是结合中国的政策环境、医疗体系和人群特征,还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未来,他们期待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符合本土需求的诊断标准。

  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发力。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肥胖症防治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更多创新药物和疗法;学术界应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为肥胖症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社会各界则应积极参与肥胖症防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肥胖症患者将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案,他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校园限售“三高”食品能否破解“小胖墩”困局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清明节食品安全提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