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卧位、坐位、站位,每个环节都藏着防摔小技巧。在江苏昆山市康复医院6号楼一楼病员服务中心,电视机内滚动播放着这部由医护人员自拍自导自演的老人防摔科普小视频。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真实的场景、专业的讲解、生动的画面,让许多老人和家属留下深刻印象,成为老人入院的第一课。
民间有言,“老人摔跤命难长”。昆山市康复医院发挥公立三级康复医院技术和资源优势,通过宣传页印制、短视频拍摄、临床讲解等形式,加大老人防摔知识科普力度,同时专项研究老人摔跤后的康复治疗难点和需求,配足配强技术团队,打造老人摔跤预防和康复体系,不让老人跌倒成为“人生最后一跤”。
生活中,很多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由于误认为年纪大了经不起手术或害怕手术,会选择保守治疗。尤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这也是为老人尽孝的机会,常常通过专人服侍,使得患者基本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
“一旦卧床时间较久,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随之而来。同时,由于看护不当,老人也存在再次摔跤的可能。”昆山市康复医院骨与骨关节科负责人周峰说,老人跌倒本身并不可怕,但这些并发症会严重消耗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目前研究显示,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如果长期卧床,一年生存率只有约50%,这也是被称为‘人生最后一跤’的原因。”
随着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跌倒病例逐渐增多。据了解,昆山市康复医院每年收治相关病例100多例,其中以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主,最大的为103岁。
该院引进电动起立床、气压治疗仪、低中频治疗仪、下肢踩车等十多种专业康复训练设备,综合运用电疗、物理治疗、人工按摩、气压治疗,以及中医药熏、蒸、敷、服等多种手段,在努力减轻老人病痛的同时,合理制定训练方案,促使老人身体机能尽快恢复,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88岁的冯奶奶前段时间不慎跌倒,在进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入住昆山市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冯奶奶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并伴有陈旧性脑梗死及骨质疏松病,受伤前也仅可推着轮椅辅助行走约百米,如今双脚无法抬离床面,坐、站及行走都无法完成。
考虑到患者肢体功能差,基础疾病多,若长期卧床,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等并发症风险极高。昆山市康复医院骨与关节康复科医生、治疗师及护士经过系统评估后,为其量身定制一套完整的康复治疗方案,按计划为患者进行床边肢体功能锻炼、下肢持续被动活动、下肢主被动仪器训练及借助电动起立床站立等,成功克服体位性低血压,使得患者右下肢功能明显改善。经过1个月的系统康复后,冯奶奶在助行器辅助下逐步恢复站立及行走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由于身体功能下降,老年人摔跤与年轻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并不能单纯依靠‘静养’就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一些潜在疾病。”昆山市康复医院党总支书记张聪说,从医院目前临床经验来看,病人一般经过2到4周的系统康复治疗后,都能回归家庭,预期效果较好。“我们也将加强老年人摔跤预防和应对办法的科普宣传力度,为更多老人安享晚年助力赋能。”(占长孙 宋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