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做客专家
杰西卡,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专注于早教启蒙、科学育儿、父母成长。著有《打造儿童超级大脑》《爱上阅读的秘密》《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等书。
Q:
我儿子很内向,今年9月上的幼儿园,到现在快两个月了,能玩得来的小伙伴很少。他不主动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有时候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心里想跟人家一起玩儿,但人家不招呼他,他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最近,他经常说小朋友都不跟他玩儿,有的小朋友打他,也有的小朋友说“你不怎么样就别想跟我们玩儿”,去幼儿园没意思,不要妈妈上班,要在家里陪他。对此,我该如何化解他的焦虑,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丹阳
A:
丹阳,你好!
孩子的这种情况,是许多妈妈都会遇到的。通常,它被看作是社交问题,其实这是思维模式的问题。细想一下,孩子不可能真的一个朋友都没有,但孩子的表达方式就是把单一事件绝对化了。所以,我们要通过引导,帮助孩子学会不要把一件事定性为一类事,甚至是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你可以用开放式的问句了解情况,如“发生了什么呢?能告诉妈妈吗?”尝试让孩子把事情的大概说出来,然后引导他思考:“听上去是小明不想和你玩,但你是不是还有其他朋友呢?”帮助孩子回忆他和其他孩子玩得好的片段。这样的对话能帮助孩子转换视角,让他意识到,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和他玩,自己是有朋友的。
接着,可以再进一步:“你也可以和其他小伙伴玩儿。当然啦,如果你真的很希望和这个小朋友玩儿,妈妈和你一起想想,怎么让他愿意和你玩儿?”这样,孩子的大局观就有了,也有了力量感,说不定他自己也有了“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看到,自己并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而是“我有其他朋友,但仍想和他或他们交朋友”。这样的认知差别,就能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从而更加有力量地去结交他喜欢的朋友。
对于孩子说:“妈妈,他打我!”你一定要教会孩子自保和自卫。同时,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力量感,但凡他被打并且表现出了明显的委屈了,家长就要在第一时间干预,而干预的基础就是要了解清楚情况:发生了什么?那个人的行为是什么?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孩子的诉求是什么?
这样的事件复盘,能帮助家长更好地选择怎么给孩子撑腰,也让打人孩子的家长或幼儿园老师掌握真相,及时教育批评。更关键的是,当一个小孩有理有据地说出事实,表达诉求,并且看到大人会真的处理这件事,他的心理力量感也会增加,渐渐也能学着自己解决这些社交冲突,当时觉得怎么引导都说不出的话,他现在完全有力量自己表达。面对被欺负,告状或反击都不是目的,关键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理优势,让他觉得自己不弱小。
对于“你不怎么样就别想跟我们玩儿”这种状况,你要先让自己把“不要和他玩儿”这句话咽下去,而是先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感受。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当时有什么感受?
如果孩子表示不介意,你的干预他通常不会听,不如保持观察和沟通。如果孩子表示不知道怎么办,你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些交流本身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下次他再遇到类似情况,他也会问自己:我的感受是什么?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也会主动求帮助。
有人的地方一定存在被欺负,但我们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千万不要只关注他们表面的伤痛,更要关注他们“内心的力量”。
(本栏目由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