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家是小霸王,对身边亲人凶巴巴,一言不合就发脾气,出了家门就变怂,畏手畏脚,沉默不语,更不敢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愿望,家里家外判若两人。正应了那句歇后语:“耗子扛枪——窝里横。”
一些孩子都有类似的表现,他们的父母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人前落落大方,不禁着急。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该怎样纠正这种状况?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窝里横
孩子表现出对内强硬、对外软弱的行为,本质上是精神上的趋利避害,这往往与家庭教育的不得法有很大关系。
欺负对自己好的人
每个窝里横孩子的背后,都有规则不清、无限宠溺的家长。
有的父母出于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或为了避免其哭闹而答应他的不合理要求,以此安抚,让他平静下来。这样的处理方式,在短期内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在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窝里横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亲子咨询师杨杰认为,孩子从家长的一味妥协中学到两样东西——第一,发脾气;第二,只要坚持发脾气,家长迟早会妥协。窝里横不仅能让孩子达到目的,还不会被惩罚。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越是在有安全感的环境,越容易无拘无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钱志亮直言:“孩子并不是针对所有家里人都横,他提前选择好了目标,即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大人——对那些没有原则地包容和宠溺自己、没有底线地满足自己的大人表现得肆无忌惮,无理霸道,因为孩子确认他们会纵容自己。这些大人过度讨孩子欢心,围着孩子的情绪转,无条件地护着孩子,孩子习惯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就会难以接受,导致情绪失控。他们爱孩子的同时,却忘了教给孩子规则,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
与人交往能力欠缺
家长溺爱,很容易在很多事情上替孩子代劳,包括孩子和同伴交往方面。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家长不是鼓励他自己要回来,而是帮他要回来;看到孩子想荡秋千不敢说话,就上前替孩子问已经玩了很久的小朋友可不可以让自己的孩子玩一会儿……父母事事为之出头,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大人帮助,无从学会通过自己的能力交到朋友,也丧失了和同伴沟通、商量解决问题的机会。一旦没有了靠山,远离熟悉的环境,他们便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更不敢反抗不合理要求,在外人面前越来越没有自信、不敢表达。
钱志亮说:“在家里大人往往能退一步,但是,在外面遇到同伴冲突时,孩子们之间没有谁必须退一步的道理。他们需要明白,社交规则中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彼此发生摩擦后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过一段时间又和好如初,这个过程便是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的过程。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要么很霸道,要么很胆怯。胆怯的孩子则会害怕冲突,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格,长大后很容易对陌生人客气容忍,不允许亲密的人犯错,一点儿小事就闹得双方不开心,不会有关系太亲近的朋友,也不容易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另外,一些内向的孩子因为对陌生环境不熟悉,害羞、胆怯是正常的,但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让他们丢了面子,指责孩子没出息,孩子听得多了,就会笃信自己是这样的人,这会导致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在外面越来越怂。
掌握爱的艺术 传授交往技巧
父母要想孩子成为阳光、自信、大方的人,就要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其规则意识、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设定规则 家长教育一致
制订家庭规则,并坚持执行。比如,用餐时要等家人一起开始,玩完玩具后要放回原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独立能力,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等。如果孩子多次犯同一个错误,家长一定要拿出威严,严格对待。通过执行这些规则,让孩子懂得,家有家规。
钱志亮说:“父母只有坚守自己的底线,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孩子明白爸爸妈妈说清楚了规则就不会改变,他便不再缠着、威胁父母,也不会和父母谈条件。面对孩子的窝里横,父母需要用和善但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绝对不能做,让孩子明确自己行为的边界,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规则意识。”
同时,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时要形成统一战线,清楚表明一致的态度和不能接受、不能容忍的底线。避免在孩子犯错时,一个人说“不可以”,另一个人心软放任。这样,更容易让他分清是非,知道不是他所有的需求都能被满足。
父母真正爱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应该适当拒绝、及时赞美、得体批评、必要鼓励和有效敦促孩子。
教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家长跟孩子一起主动组织活动,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家长引导孩子作为小主人对小客人友好相待,有利于孩子克服恐惧、害羞。当孩子表现出合作、分享、帮助他人等积极行为时,家长积极反馈,夸奖、鼓励孩子做得好,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结交小朋友。同时,也可以多带孩子走出家门,鼓励他和同龄人交往、接触,和陌生人打招呼、对话。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冲突,以及如何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钱志亮认为:“如果孩子在交往中发生争吵,父母不要急于做裁判,要善于做有效的引导者,尽量发挥孩子们的能动性,让他们自己解决。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和规则,孩子习得的社交规则,被他逐渐内化形成稳固的能力后,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当中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父母应让孩子明白,无论自己被喜欢还是被讨厌,都是一种状态而已,不必纠结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安静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好,学会在必要的时候与自己相处。但是,如果对方明显地欺负自己,也要理直气壮地告诉对方:“你可以不喜欢我,但必须尊重我。”在人际交往中,孩子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不仅能提高其情商,也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有效缓解窝里横、外面怂。
教会孩子发泄和表达情绪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认为,孩子未来生存需要的必备社会能力包含情绪管理能力、自控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对于窝里横的孩子,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引导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知道当下的感受。随后,分析孩子的情绪为什么会失控,与之一起找到情绪失控的原因,反思,进而解决问题,平复情绪。
在表达情绪方面,父母可以这样做:当孩子感到愤怒、沮丧或表现出蛮横的态度时,父母不要“硬碰硬”,也不要阻止,而是表现出对孩子的耐心和理解,接纳他的情绪,如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开心,你现在很生气。”随后引导他通过深呼吸、数数等平复情绪,再以平和的沟通方式让孩子表达内心的不悦,鼓励他理智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意愿,说出是什么事引发了这样的感受,帮他疏导情绪,并使之相信妈妈能理解他,共同找到解决的良策。同时,坚定地告诉他,发脾气不会达到目的。
“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本质是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所以,家长平时要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会时刻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当他们出门在外时,也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达自己或是拒绝别人。”钱志亮说,“家长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借助绘本和故事,让孩子有更多体会和思考的机会。孩子的情绪管理是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多一些耐心地引导,孩子才能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哭闹。”
在情绪表达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则,把最有爱的一面给自己最在乎的人,而不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密的人。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有样学样,养成“对陌生人太客气,对家人太苛刻”的习惯。(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